中药中多糖的鉴定与分析测定法文献综述

 2022-12-28 10:1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基本介绍

多糖是由10个及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结构复杂的聚合物,一般具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分子式为(C6H10O5)n ,由1种单糖组成的多糖为均多糖,2 种及以上单糖组成的多糖为杂多糖,按照多糖的性质可分为中性多糖、酸性多糖和还原糖。其分子量较大,性质与单糖和低聚糖不同。多糖无甜味、无还原性、无变旋性、有旋光性。分子量较小的多糖易溶于水,分子量较大的多糖难溶于水,不溶于高浓度乙醇。

多糖是天然大分子物质,几乎存在于所有有机体中,是天然化合物中最大族之一。多糖属于中药的初级代谢,大分子产物中药中的活性多糖主要存在于菌类、藻类、根茎类药材中。研究表明,中药多糖具有保护血管、免疫调节、抑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且不良反应小,因此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等领域,是一种理想的药物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来源。

准确、灵敏的测定中药中多糖的含量是评价多糖药理作用及其生物活性的关键步骤。研究发现,分子的大小是多糖具备生物活性的必要条件,这可能同多糖分子形成的高级构型有关。对于水溶性beta;-(1→3)-D葡聚糖,只有相对分子质量在90000以上才能形成3股螺旋结构,具有3股螺旋结构的葡聚糖大多都具有多糖的免疫活性。与此相反的,主链结构同是beta;-(1→3),又有beta;-(1→6)侧链的葡聚糖,有些具有强的活性,而有的却无活性,如茯苓多糖,化学结构虽与香菇多糖相似,但无抗肿瘤活性,若将其中的一些beta;-(1→6)侧链用类似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的方法将其切去,结果获得了具有强烈抗肿瘤活性的多糖,X-射线分析表明此时已形成三股螺旋型构造。多糖的活性与溶解度有重要的关系,如beta;-(1→3)-D葡聚糖不溶于水,将其部分羧甲基化后,水溶性提高,则它的抗肿瘤活性也明显提高。

常用的多糖的定性分析方法有近红外光谱法、糖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黏度计法、多糖转化氰醇测定法等(常用的多糖定性分析方法优缺点见表一)。

多糖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很多,一类是利用了多糖的还原性,测定还原性多糖的方法有3,5-二硝基水杨酸盐(DNS)比色法和Somogyi-Nelson法。另一类测定方法糠醛缩合显色法,也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主要利用多糖在强酸性条件下脱水生成糠醛或其衍生物,然后与酚类或胺类化合物缩合,生成有特定吸收波长的有色物质这一性质进行测定,这类方法有地衣酚-硫酸盐酸法、苯酚-硫酸法和葱酮-硫酸法。色谱法用于糖类化合物分离的各种色谱法,如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均可用于糖定量分析。影响糖类化合物色谱定量准确性主要因素是对照品的选择,由于糖类化合物特别是多糖,通常难以得到相应的对照品无法直接进行多糖含量测定,常以类似物如葡萄糖、葡聚糖等作参比,易引起定出结果偏差。目前,色谱法测定多糖含量的一般过程是:首先将多糖用酸完全水解为单糖,再以适当的色谱方法分离单糖,然后根据各单糖标准曲线测定相应单糖的含量。但此方法需防止多糖水解不完全和水解后的单糖破坏,以得到满意结果。

多糖含有量测定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薄层扫描法等,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不同,应根据多糖及其化学成分的性质进行选择。中性多糖的含有量测定常采用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酸性多糖的测定常采用硫酸咔唑法和联苯硫酸法。多糖含有量测定时应尽量排除其他水溶性成分和杂质的影响,并选用合适的对照品。苯酚-硫酸法用于测定均多糖时,以其组成糖为对照品; 测定复杂杂多糖时,应尽量明确多糖组成,采用和杂多糖组成相同的混合多糖作为对照品。蒽酮-硫酸法对照品不能选择与样品组成差异较大的作为对照;当样品组成无法确定时,选择DNS法较好。色谱法与滴定法和比色法相比具有更好的专一性和准确性。HPLC可用于多糖的分离纯化、单糖组成分析、定量分析、相对分子量测定等,是分析糖类物质的最主要方法。HPCE在蛋白质、多肽、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分析中应用较多,而很少用于糖分析。近年来,常采用HPCE经柱前衍生或非衍生化直接或间接的紫外检测、荧光检测、电极脉冲安培检测对多糖进行分析。

表 1 多糖主要定性分析方法及优缺点

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