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碳点的合成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9 06:12

拟研究的问题:荧光碳点是继碳纳米管、纳米金刚石和石墨烯之后,最受关注的碳纳米材料之一,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小尺寸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以及表面易于化学修饰等特点,在环境检测、生物成像、药物载体、光催化及电催化技术等领域具有很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本实验拟制备高荧光碳量子,并对其进行修饰和钝化,增强其荧光强度、提高其量子产率,而后进一步研究其作为离子探针的实际应用。

文献综述:纳米技术自20世纪末发展至今,一直都属于一个热点话题。

其中对于纳米材料的研究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纳米材料由于其性质独特,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

纳米材料在物理化学应用方面的独特性在于其特殊的表面效应和介电限域。

表面效应[1]是指纳米粒子表面原子与总原子数之比会随着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大,并引起性质上的变化。

这是由于随着粒子粒径的减小,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表面原子缺少相邻原子使得其性质比较活泼而易与其他原子结合,导致粒子的表面积和表面能也会随之迅速增加,从而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活性。

此外,当介质的折射率与微粒的折射率相比相差很大时会产生折射率边界,从而导致微粒表面和内部的场强比入射场强明显增加,这种局域场强的增强称为介电限域[2]。

介电限域对纳米粒子的光吸收、光化学以及非线性光学特性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