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流动摊贩治理困境及对策研究——以贵州省龙门镇为例文献综述

 2023-05-19 08:05

文献综述

七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愈演愈烈,各地急速扩张成长,但由于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发展的很不协调,导致很大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变迁过程中并未正式进入现代化行业,为了生活,其不得不利用低门槛生存手段营生,即成为流动摊贩,游走于城市人行道、天桥、广场等人流量大的空间,让井然有序的城市布局多了一抹不和谐的色彩。

而城市管理者致力于提高空间的价值,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流动商贩无序乱摆,占道经营,扰乱公共秩序、破坏城市形象等一直是管理者着重注意的问题,因此势必会从各方面将流动摊贩扼杀。

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先后出台重点整治流动摊贩的管理条例并严格执行,导致一段时间流动摊贩与城管冲突,社会治安事件层出不穷。

流动摊贩为底层民众提供了生存手段,但同时对城市秩序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样双面性以及由此导致的政策争议使之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对象。

一、流动摊贩研究现状1.相关概念分析关于流动摊贩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目前常见的定义有以下几种:谢治菊认为,流动摊贩是指无固定经营场所,营业执照也没有合法摊位且流动性大的自雇职业者;姜震认为,流动摊贩就是街头占道经营,为满足自己利益需求,利用开放的公共城市空间,未经政府允许从事小规模的商品经营活动;苏桐认为,流动摊贩是为仅有低劳动技能或无固定经营场所的人为维持基本生活需求,未经政府审批,在人流量多的公共区域利用活动简易板车售卖商品的人。

综上,学者基本一致认为,流动摊贩是拥有低劳动技能,为满足生活需求,未经政府允许在人流量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的流动的,低成本的商品经营活动。

2.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60年代,学界针对摊贩的经济价值和特征进行讨论:吉尔茨通过研究比较总结出,摊贩的经营模式阻碍商业流通的完整性,集市经济的特征是落后、低效率。

然而,麦基和杨以东南亚的优尔个城市中摊贩为调查对象,认为城市流动摊贩的经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