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非人灵长类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文献综述

 2022-12-18 05:12

1 拟研究问题

1.1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rsquo;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主要累及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递质系统,以静止性震颤、运动徐缓、肌肉僵直等运动障碍为特征,可伴有记忆力减退、抑郁等精神障碍,以及在书写、语言、行走、姿势和表情等方面的异常。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丢失及路易小题形成。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目前还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内外环境毒素、衰老等。

本病于1817年首次被伦敦医生James Parkinson论述,并以其名字而命名。

1.2 帕金森病研究史

帕金森病的记载可追溯至数千年前,,古埃及的莎草纸、圣经和古希腊的盖伦书稿均有类似帕金森病症状的描述。中国的《黄帝内经素问》也曾对帕金森病症状及其治疗进行详细描述和记载。

17世纪,荷兰科学家Franciscus Sylvius发现主动随意运动产生的震颤与静止性震颤的区别,并将后者命名为强迫性震颤。随后Parkinson医生于1817年描述了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将其称为“震颤麻痹”。1861 年Charcot 医生和1862 年AlfredVulpian医生描述了更多的帕金森病症状,更加完善Parkinson 医生对疾病的阐述,他们于1868-1881年进行的关于帕金森病临床表现的研究认为该病并非简单的震颤麻痹,而是一种综合征,更加全面地描述其临床表现并以帕金森病命名。

1912 年,德国神经病理学家Frederic Henry Lewy在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元中检出一种特殊的异常蛋白小体,1919年,前苏联神经病理学家Konstantin Tretiakoff将其命名为路易小体(LB)。1938年德国病理学家Rolf Hassler证实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变部位是黑质。20 世纪50 年代后期Carlsson教授进行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证实,多巴胺是脑组织重要神经递质。一系列研究表明,帕金森病和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是脑组织缺乏多巴胺。

1.3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