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比较文献综述

 2022-12-30 04:1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钩藤简介

钩藤为茜草科钩藤属植物,别名又叫大钩丁、双钩藤。钩藤属植物有以下几种:大叶钩藤(Uncariamacrophylla Wall .)、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Oliv.)Havil.) 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Roxb.), 我国产钩藤属植物有11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药材入药部位为它们的干燥带钩茎枝。其性微寒味 ,归肝, 包经,可清热平肝,熄风定惊。国内外学者对钩藤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从中分离出30多种化合物,主要为单萜吲哚类生物碱,如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及三萜类成分。现代研究表明, 钩藤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其中以钩藤碱与异钩藤碱为主, 具有降血压、治疗精神疾病以及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等多种作用 。

2.精神疾病简介

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和睡眠障碍等与褪黑素(Melation,MT)和5-羟色胺(5-HT)等受体密切相关。因此寻找能够增加神经递质浓度或MT,5-HT受体功能调节活性的物质成为疾病治疗的关键,目前临床上也诞生了有治疗效果的药物,如用于治疗睡眠紊乱的非选择性MT受体激动剂雷米替胺,他司美琼,治疗抑郁症的非选择性MT受体激动剂和5-HT受体拮抗剂阿戈美拉汀等。传统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且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越来越受研究者重视。对钩藤的钩,茎,叶和果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其叶对MT受体有较强激动活性;其钩对5-HT受体有较强的激动活性。

钩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展迅速, 是近来年钩藤与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相比西药来说, 钩藤的神经保护作用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等优点。虽然目前已发现钩藤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神经保护作 , 但是研究大多停留在提取物上, 由于提取物成分复杂, 质量和安全性上存在隐患, 因此明确有效单体及其生物活性机制显得非常需要。

二.研究目标

钩藤为多源中药材,具有多重药理作 。利用现代提取分离技术与药物化学,药理学结合的手段能够有效的阐明其中的治疗物质基础,从而实现中药安全,稳定和有效的治疗。在钩藤的化学成分研究中,大量的化合物已经被鉴定,因而对其痕量化合物的总追和分离显得颇具挑战。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钩藤不同部位、不同提取物对MT和5-HT受体有激动活性,味比较其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差异,利用活性导向与LC-MS/MS 法,对药典收载4种钩藤及其它部位和药典未收载的3种钩藤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为阐明钩藤的治疗物质基础,以LC-MS为导向对钩藤钩茎中的生物碱进行了分离。在前期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及MPLC和HPLC,分别对钩藤各部位进行系统研究,分离得到单体成分,利用各种波谱技术对单体成分进行结构测定,在生物活性筛选人员的帮助下,对分离得到的单体成分进行活性测试,从中发现5 - 10种单体成分,为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

三.研究手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