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草总黄酮碳酐中AM-1、AM-4、DS-1体外肝保护作用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07 01:01

一、立题依据文献综述: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脂质代谢器官,其代谢的主要脂质为TG。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环境污染、饮食失衡和不良生活习惯等种种因素的产生,肝脏内脂质代谢紊乱高频发生,造成脂肪肝,即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通常根据脂肪的含量,可将脂肪肝分为为轻型(含脂肪5%~10%)、中型(含脂肪10%~25%)、重型(含脂肪25%~50%或>30%)三类;通过发病原因则可主要分为两大类: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向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增加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故而对肝的保护和对脂肪肝的治疗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忽视的任务。

据临床反馈和资料显示,除了适当运动和良好饮食习惯以外,一些常规护肝药效果不甚理想,且有高价格和毒副作用大的缺点。而我国的传统瑰宝中药因其有效成分多, 作用温和, 费用亲民的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均开始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对肝损害的保护作用进行了各个层面的深入研究。总结之前的研究文献,可以得出中药中黄酮碳酐类化合物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如苦蓟中的水飞蓟素。国内常用中药鸡骨草也富含总黄酮碳酐类化合物,应该得到更全面深入的研究开发,并加以利用。

鸡骨草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Abruscantoniensis Hance的干燥全株,生长于山地或旷野灌木林边,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气微香,味微苦。全草粗皂甙水解产物含多种三萜类皂甙元,包括相思子皂醇(abrisapogenol),大豆皂醇(soyasapogenol),葛根皂醇(kudzusapogenol)A,槐花二醇(sophoradiol)广东相思子三醇(cantoniensistriol),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acid)等,根中含大黄酚(chrysophanol)和大黄素甲醚(physcion),有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的功效,主用于黄疸、急(慢)性肝炎、肝汁蓄积、小二疳积、肋助不舒、胃脘胀痛等,外用可治烧伤、烫伤。经研究,鸡骨草的活性成分中黄酮碳酐类化合物对肝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已有以毛鸡骨草为主要成分的 “鸡骨草胶囊”问世,治疗脂肪肝、急慢性肝炎等疾病。但对其的开发和使用依然处于研究阶段。毛鸡骨草总黄酮碳酐(AME)是从毛鸡骨草中提取出的黄酮类化合物,经前期在体和离体的研究表明,AME对多种实验性肝损伤和炎症均有明显的逆转和肝保护作用,同时还有抗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有明确的药用开发价值。其肝保护作用和抑制脂代谢异常基因、缓解脂质蓄积等机制有关。但鸡骨草中提取的黄酮碳酐类化合物所含种类众多(约17种单体化合物)。经分析,vicenin-2(AM-1)、schaftoside (Ds-1)、isoschaftoside (Am-4)(含量分别为14.6%,21.7%,14.1%)是AME中主要的三种单体化合物,此外还有其他成分如没食子酸、岩白菜酸等,而这三种单体化合物是否是 AME中主要发挥保肝作用活性的成分还尚未确定。若能分析出总黄酮碳酐里发挥药用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将能更好地指导制药和用药,增强该药药效,进一步降低毒副作用。

现在已有的关于AM-1、AM-4和DS-1肝保护作用的研究并不多。文献表明,在一定浓度和条件下,由薄层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精制的单体化合物AM-1和DS-1均具有明显的抗肝炎作用,但在条件下其他成分如没食子酸、岩白菜酸也表现出相同强度甚至更强的抗炎作用,无明显对比。如如0.01-1mg/ml的DS-1对CCl4造成的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但相同条件下活性比另一种成分稍低。且大多数文献均只探究了AM-1和DS-1的抗炎作用,其来源并非鸡骨草,而是异患木、苦蓟等其他药用植物,其受体也涵盖了肺和其他器官炎症细胞。且对AM-4的抗炎、体外肝保护作用也没有明确研究。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的为:建立四氯化碳和对乙酰氨基酚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用甘利欣注射液和水飞蓟素为阳性药物和对照药物,在细胞水平上研究鸡骨草总黄酮碳苷(AME)的主要组成成分(AM-1、AM-4、DS-1)的体外肝保护作用,为后续的治疗机制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二、研究手段:

2.1 材料:

HepG2细胞株

受试药物:鸡骨草总黄酮碳苷(AME,其中AM-1、AM-4、DS-1含量分别为14.6%,21.7%,14.1%,批号:09100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