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放线菌是产生抗生素活性物质最大的一类微生物[1],迄今已知的抗生素中,近三分之二是由放线菌产生的[2],它为抗生素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放线菌广泛存在于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种类繁多,代谢功能各异[3],其中有一类放线菌能产生抗革兰阴性细菌的活性物质,具有巨大的医疗价值。
目前人类认识的活性代谢物有22000余种,其中10100多种由放线菌产生. 其中仅仅从链霉菌一个属就发现近万种[4]。因此,放线菌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5]。海洋覆盖了75%的地表面积,为发现新活性化合物和新用途提供了巨大的潜在资源[6] 。传统的放线菌筛选方法大多是以对某些如病原菌或杂草、昆虫等靶标的抑制和灭杀效果为标准来筛选产生活性物质的放线菌,即筛选拮抗放线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较早地知道是否筛选到了拮抗菌种,筛选范围广; 而其缺点是这种方法比较粗放,且会浪费很多初始条件下不显示活性的菌株。传统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抑菌圈法或十字交叉法、纸片法或生长率法等。上述传统的方法应用广泛,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放线菌筛选方法[7]。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筛选方法,如:运用SDS-PAGE、ARDRA、RFLP和PCR-SS-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基本解决了如何从成百上千的分离物中选择出由价值菌株的快速鉴别和筛选的难题[8]。如今,微生物的筛选方法更加多样化了。
放线菌是一种自然界常见的丝状原核微生物,属于高(G C)%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其拥有独特的合成多种结构复杂的次级代谢产物尤其是合成抗生素的能力,放线菌一直是研究领域的热点,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已发现的数万种微生物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中 ,约有70 %是由放线菌所合成的[9]。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抗性的日益提高,寻找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抗生素己迫在眉睫[10]。因此我们通过抗菌实验来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药物的开发提供可靠的生产菌种。
二.实验流程:
1..发酵液制备 配置放线菌发酵培养基,分装于小试管中, 在121℃条件下灭菌25min,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挑取纯培养的待测菌株,接种于培养基中,摇床150 rpm培养72小时。发酵液在3000rpm条件下离心,取上清液进行体外抗菌实验。[11]
2.指示菌株的制备 配置改良的LB培养基200ml,分装于四个锥形瓶中,分别接入大肠杆菌,放入摇床中培养12小时。
3. 体外抗菌试验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