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2,8-二氮杂双环[4.3.0]壬烷的合成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02 10:02

开题报告内容:

【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1、莫西沙星侧链的合成工艺研究 2、莫西沙星侧链合成工艺的优化

【研究手段】

以吡啶-2,3-二羧酸为原料,依次经脱水、氨解、环合、还原吡啶环及羰基、拆分和氢解脱苄基得(S,S)-八氢-6H-吡咯并[3,4-b]吡啶后,与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氧代喹啉-3-羧酸根-硼-二乙酸酐缩合并水解去鳌合得到莫西沙星。

【文献综述】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1),化学名为1-环丙基-6-氟-1,4-二氢-8-甲氧基-7-[(4alpha;s,7alpha;s)-八氢-6H-吡咯并[3,4-b]吡啶-6-基]-4-氧化-3-喹啉羧酸,系由德国Bayer公司研发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临床用其盐酸盐。本品于1999年9月首次在德国上市,同年12月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急性窦腺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及无并发症的皮肤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本品特点是几乎没有光敏反应,是治疗呼吸道感染较好的药物。[5]

药理特性:

莫西沙星为第4代新型佛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及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军团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具有组织渗透力强、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4]。它的化学结构特点是在8位碳原子引入了甲氧基因,使其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结合能力和细胞的穿透力,而且抗菌的效应强大而持久。最低杀菌曲线表明:莫西沙星是具有快速和浓度依赖性的元素。最低杀菌浓度和最低抑菌浓度基本一致。药代动力学的特点为:口服吸收迅速、完全,进食或空腹口服对莫西沙星的吸收速度或进度无明显影响,绝对生物利用度90%,血浆消除半衰期长(11.4-15.6h)[1]。在人体中代谢时生成两种无活性的代谢产物:N硫酸盐共轭物和酰基葡萄糖苷酸(M2),口服给药后,以原形或上述代谢物排出,其中20%为原型药、2.5%为M1、14%为M2排于尿中;25%为原形、35%为M1排于粪便中。活性与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相当[2]

不良反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