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以泊洛沙姆188、卵磷脂为稳定剂,以稳定剂浓度、稳定剂比例、均质压力、循环次数为考察因素,以粒径及PDI 为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
预期结果 最优工艺的稳定剂质量浓度 ,比例,均质压力和循环次数应使制备的白桦脂酸纳米混悬剂有较好溶出,在体内释放效果显著,再分散性与短期稳定性均良好,制备成纳米冻干粉后,白桦脂酸累积溶出百分率应得到显著提高。
意义 证明此法优化纳米混悬剂制备工艺是有效、可行的,纳米混悬剂可改善白桦脂酸溶出。
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BA)是一种五环三萜酸,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生物活性,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碍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入侵和迁移、逆转多药耐药等多种机 制对20 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1-3]。
但BA 水溶性均较差,在水中溶解度为0.021 mu;g/mL[4]。
纳米混悬剂(nanosuspension,NP)是将药物颗粒制成纳米胶态分散体属于非载体给药系统,与普通混悬剂相比具有许多优点:通过减小粒径,能增加药物的饱和溶解度和溶出速率[5-6];固化后具有良好稳定性;制备工艺简单,便于工业化大生产;辅料用量少;纳米混悬剂可以作为中间剂型,用于其他剂型生产。
纳米混悬剂适用于绝大部分难溶性药物,可广泛用于口服、注射、眼部、肺部等多种给药途径[7]。
此外将药物制备成纳米粒,可以通过增强渗透和滞留(EPR)效应将药物粒子被动靶向于肿瘤部位[8],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蓄积[9-10],增强抗肿瘤疗效,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 白桦脂酸有几种生物来源,第一,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
这种方式消耗大量溶剂,得率低,杂质不易分离,故很少采用;第二,以白桦脂醇为前体,通过有机合成得到白桦脂酸。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