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1.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血脂异常、动脉壁变厚并失去弹性为特征的动脉疾病,影响人类的健康,易导致一些心脑血管病,如供血障碍、血栓,且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是老年人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经济发展,饮食上不加以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开始年轻化。
迄今为止,其发病机制、相关通路尚未研究清楚,因而尚无有效且特异性强的药物。
2.肠道细菌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联系研究发现,特定的肠道菌群代谢红肉、贝类和蛋类中常见的胆碱会产生一种小分子三甲胺(TMA),TMA又会在人体肝脏含黄素单氧酶(FMO3)的作用下变成氧化三甲胺(TMAO),研究证明TMAO能够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前期研究发现毛螺菌科的一株细菌在体外具有很强的三甲胺产生能力,通过对实验小鼠进行细菌干预再结合高胆碱饮食,研究通过调节TMA产生细菌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以及药物是否能够有效地逆转。
二、研究手段1.分子对接的研究:选取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AS的药物,绘制其三维立体结构,与毛螺菌科细菌中的三甲胺裂解酶做分子对接,通过分析其结合能的大小,结合能越小药物分子和蛋白的结合度越好,筛选能够结合三甲胺裂解酶的药物。
2.体外筛选实验:将毛螺菌科的一株细菌(ATCC 35040)接种于含有胆碱的培养基(ATCC Medium 1118),分别给予上述分子对接筛选得到的药物标准品,用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三甲胺的含量。
3.体内实验:将C57BL6J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胆碱和活菌组、高胆碱和灭活菌组、高胆碱和活菌加药物组、ApoE-/-高脂阳性对照组。
检测指标: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肝细胞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巨噬细胞吞噬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脂蛋白a,Sudan IV染色,HE染色,主动脉油红O染色等。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