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滚圆法制备山楂叶提取 物微丸工艺及其含量测定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26 11:02

山楂叶提取物微丸的研究进展魏颖摘要:山楂叶总黄酮为山楂叶的主要活性物质群,国内外研究发现其药理作用集中于心脑血管方向,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抗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细胞线粒体功能等。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其药理作用相关文献,以期为山楂叶总黄酮的药理及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及参考。

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并总结、归纳,进一步阐述了微丸的类型和制备工艺,包括包衣锅滚制法、离心造粒法、流化床制丸法、流化床喷涂法、冷凝制粒法。

关键词:山楂叶总黄酮;微丸;制备工艺1.山楂叶总黄酮的药理作用与发展前景1.1药理作用山楂叶为蔷薇科山楂属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 E. Br.或山楂C.pinnatifida Bge.的叶,具有活血化瘀、理气通脉的功效。

在我国,早在东晋《肘后方》中就有山楂叶茎叶煮汁,洗漆疮的记载,2010版《中国药典》正式收载山楂叶。

黄酮类化合物作为山楂叶的主要活性物质群,主要包括槲皮素、金丝桃苷、牡荆素、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等,最新研究显示,山楂叶总黄酮(Hawthorn leaves flavonoids,HLF)药理作用主要集中于心血管方向,综述如下。

1.1.1 调节脂质代谢杨宇杰等[1]通过灌胃大鼠维生素D3及脂肪乳剂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HLF 52 mg﹒kg-1,连续灌胃给药21 d,结果显示:HLF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比值,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对氧磷酶(PON1)活性,抑制高脂饮食所升高的丙二醛(MDA)水平。

梁伟伟[2]等通过给大鼠灌胃脂肪乳剂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一定剂量的HLF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以及肝脏TG、TC 的量,并能有效地改善脂肪的积累,同时可增加肌肉组织中脂蛋白脂肪酶(ipoprotein lipase,LPL)的量,减少脂肪组织中LPL的量。

1.1.2抗动脉粥样硬化康桦等[3]研究了山楂叶总黄酮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通过饲喂HLF 260~300 mg﹒(kg﹒d)-1,连续80 d,结果显示:山楂叶总黄酮能明显减轻模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性损伤,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TG含量,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下调Bax及上调Bcl-2表达,Bax/Bcl-2的比值降低。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