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复方无花果含片中间体工艺及提高其口感满意度文献综述

 2023-03-02 10:03

1. 中药苦味矫味的问题苦味是由含有化学物质的液体刺激引起的感觉, 其形成机理是分布于味蕾中味细胞顶部微绒毛上的苦味受体蛋白与溶解在液相中的苦味质结合后活化, 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 使味觉细胞膜去极化, 继而引发神经细胞突触后兴奋, 兴奋性信号沿面神经、舌咽神经或迷走神经进入延髓孤束核, 更换神经元到丘脑, 最后投射到大脑中央后回最下部的味觉中枢, 经过神经中枢的整合最终产生苦味感知[1]。

2. 苦味掩味技术的进展2.1 添加矫味剂混淆大脑味觉掩盖药物苦味添加矫味剂掩盖药物苦味的原理主要是依据其它感觉如甜觉、嗅觉在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与苦觉产生的神经冲动在中枢综合后以混淆大脑味觉,从而淡化苦味。

2.1.1 加甜味剂掩盖药物苦味加甜味剂是传统的掩盖药物苦味的方法。

甜味是人们最喜爱的味觉刺激之一。

添加甜味剂,增加对甜味的感应,混淆大脑味觉,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药物的苦味。

2.1.2 加芳香剂掩盖药物苦味:嗅觉是影响味觉的重要因素,芳香剂是通过嗅觉来达到改善制剂的气味和香味, 混淆大脑味觉以达到掩盖苦味的目的。

2.2 阻止药物在口腔释放,隔离药物和味蕾的接触2.2.1 浆剂掩盖药物苦味:胶液具有黏稠缓和的性质,能延缓药物的释放,控制药物向味蕾的扩散,从而干扰味蕾对药物的感受,因而能矫味、降低药物的刺激性。

2.2.2 加离子交换树脂掩盖药物苦味:离子交换树脂为高分子聚合物, 多含有可电离活化的基团, 因此可以与离子性药物靠静电作用相互吸附。

而且口腔分泌的唾液量较少, 离子浓度很低, 口服给药时树脂颗粒在口腔中停留时间很短, 药物还未来得及分解吸附就已经进入胃中, 因此可以通过隔离药物与味蕾的接触有效地掩盖药物的苦味[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