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原料药盐酸哌替啶车间设计(2t/a)文献综述

 2022-12-18 05:12

一、课题背景

杜冷丁即盐酸哌替啶,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属于苯基哌啶衍生物,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无臭。杜冷丁系吗啡的人工代用品,其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具有与吗啡类似的性质。药理作用与吗啡相同,临床应用与吗啡也相同。但镇静、麻醉作用较小,仅相当于吗啡的1/10—1/8。杜冷丁反复作用也可成瘾,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被列为严格管制的麻醉药品。所以,无论从其药理作用、成瘾性,对人体的危害来讲,还是从法律文件规定上讲,杜冷丁都是一种毒品。

其化学结构如下:

杜冷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组织内的立体结构特异的、可饱和的阿片受体而起效。并已观察到阿片类药可选择性地抑制某些兴奋性神经的冲动传递,发挥竞争性抑制作用,从而解除对疼痛的感受和伴随着的心理行为反应。实验证明,把阿片类直接注入蓝斑核部位可减少自发的、以及由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冲动发放。至于阿片类药对不同受体兴奋后又如何抑制痛觉冲动的传递则仍不清楚。已有实验证明,给阿片类药后可使神经末稍释放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P物质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此外,阿片类药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神经细胞内的c AMP浓度减少,提示阿片类药的作用与c AMP有一定的关系。

杜冷丁连续使用可成瘾,连续使用1~2周便可产生药物依赖性。研究表明,这种依赖性以心理为主,生理为辅,但两者都比吗啡的依赖性弱。停药时出现的戒断症状主要为精神萎靡不振、全身不适、流泪流涕、呕吐、腹泻、失眠,严重者会产生虚脱。杜冷丁滥用会造成成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987年11月28日,国务院发布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将杜冷丁列入其中严格管理。

杜冷丁是一种抗痉挛的止痛药,在1939年时由赫希斯特研发的,专用于伤口止痛。目前国内外对盐酸哌替啶的研究较少,合成方法依然延续着传统工艺方法:氯乙醇经消除反应制得环氧乙烷,再与甲胺加成反应得二乙醇甲胺,再经氯化亚砜氯化得双(beta; -氯乙基)甲胺盐酸盐,再与苯乙腈缩合反应的1-甲基-4-苯基-4-哌啶腈,再经硫酸水解得1-甲基-4-苯基-4-羧基-哌啶,再与乙醇酯化、成盐制得产物盐酸哌替啶。

制备方法如下:

上述传统制备方法工艺复杂,步骤繁琐,成本较高,且反应过程中的使用硫酸,氯化亚砜等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改善盐酸哌替啶的产品收率,减少成本,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环保化学工艺就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