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素装置热管余热锅炉的设计文献综述

 2023-04-10 05:04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 引言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纳学习,可以发现如今的热管余热锅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锅炉传热效果的优化设计,对于余热锅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锅炉的结焦优化。

对于采用热管的在工程实际中,回收余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排烟温度每升高15~20℃,锅炉热效率大约降低1%;反之,排烟温度每降低15~20℃,锅炉热效率大约升高1%,但是若降低排烟温度,烟气和工质之间的温差也随之减小,为了充分回收利用烟气热量,就需要增加换热面积,布置更多的管道,同时烟气在狭小空间流动阻力增大,将消耗更多的动能,这无疑增加了投资。

另一方面,过低的排烟温度,会使金属壁面温度低于硫酸蒸汽的凝结点,硫酸蒸汽凝结成液体,长此以往,必将腐蚀省煤器等物体,严重影响锅炉的运行安全。

若使用近来发展较快的分离式套管式热管换热器,对烟气进行余热回收,降低排烟温度,既可解决上述问题,又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高温烟气造成的热污染,这种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热阻极小,热流密度极高,在温度压力较小的情况下也能满足换热量大的需求,可改善常规换热器的缺点。

二、 研究历史以及发展现状2.1 研究历史世界上最早的一项热管专利是1944年由美国俄亥俄通用发动机公司的Gaugler以传热器件的名称提出的。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热管原理的提出、发展及应用阶段,在国内,1972年我国成功研制了第一根钠热管。

为发展空间技术,又相继成功研制了高温液体金属热管和低温氨热管。

国内许多院校、科研机构都开展了对热管的研究,如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空间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

其中,南京工业大学的庄骏,中科院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侯增琪、马同泽等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