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约1854个结果。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不饱和聚酷树脂(UPR, 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是指不饱和聚酯在乙烯基类交联单体(例如苯乙烯)中的溶液。它是一种由不饱和二元羧酸(或酸酐)或饱和二元羧酸(或酸酐)与二元醇缩聚而成的具有聚酯基和不饱和双键的热固性树脂。固化时,不饱和双键与乙烯类不饱和单体发生交联,生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体型聚合物[1~4]。 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电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加工工艺简便,所以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为迅速,是热固性树脂中发展较快的品种之一。在农业、交通、建筑、汽车、电子电器及国防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其存在固化后硬而脆、韧性较差、抗冲击性差、强度低、表面易开裂等缺陷,从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5~6]。因此,为扩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 1.引言 钢渣是在冶炼过程中由于石灰、萤石等造渣材料的加入,炉衬的浸蚀以及铁水中硅、铁等物质氧化而成的复合固溶体。其产量约为粗钢产量的15%~20%。全球每年大约产5000万t[1]。我国近十年的钢铁产量一直处于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钢铁产量已达6.83亿t。国内外钢渣利用率存在很大的差异,世界主要钢渣生产国家的钢渣综合利用情况如表1[2]。 表 1 世界上主要钢渣生产国钢渣综合利用情况 国家 澳大利亚 加拿大 德国 日本 美国 法国 中国 利用率/% 91 75 99 100 98 100 50- 60 由表1可知,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钢渣的综合利用率还有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1.1引言摩擦学是有关摩擦、磨损与润滑科学的总称。它是研究在摩擦与磨损过程中两个相对运动表面之间相互作用、变化及其有关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学科[1]。润滑是摩擦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摩擦、减少磨损的最主要技术手段,利用合理的润滑可以实现节能降耗、减少排放、降低噪声、延长机械寿命等[2]一般可以通过润滑和表面改性降低机械的摩擦与磨损,以达到提高机械效率、保证机械长期可靠地工作和节约能源的目的[3]。纳米材料是一种典型的介观系统[4]。纳米材料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德国科学家Gleiter提出来的,是指颗粒粒度小于100nm的粉体材料[5]。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人们将纳米材料应用于润滑体系,开创了纳米材料的一个新的应用领域。研究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1引言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作为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被人们广泛研究,并已取得很大的发展。与其他充电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充放电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对环境污染小、快速充电、自放电率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并逐步走向电动汽车动力领域。低成本、高性能、大功率、长寿命、高安全、环境友好是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因此,正极材料的研究开发与性能改进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核心之一。 目前在已经商业化的正极材料中,铁基电极材料具有价格低廉、来源丰富、无毒无害等优点而倍受人们的关注。LiFePO4在原料来源、原料成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多样化,移动式、柔性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了衔接应用升级和技术革新的关键点。柔性显示屏因其时尚、轻薄、可弯曲、可折叠、易携带等诸多优势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当前用于柔性显示屏的显示技术主要有:电致变色技术、光致变色技术、热致变色技术、纳米变色技术。其中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性能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变化,其实质是一种电化学过程。相对于其他几种技术而言,电致变色材料由于其低能耗、高的对比度、优良的光学调控幅度、高循环稳定性和制备工艺简单等优势使得电致变色技术在柔性显示屏上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 19世纪60年代,Deb于1969年首次发表了关于三氧化钨(WO3)薄膜形貌的文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随着稀土发光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发光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稀土发光材料属于稀土功能材料的一种,因其以稀土离子作为发光中心而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在照明产业(包括节能和特种照明)、信息产业、医药产业、现代农业、新能源和军工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1-4]。 稀土离子因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丰富的能级结构和较长的能级寿命,可作为发光中心掺杂到适当的基质材料中,在近紫外或蓝光激发下,得到丰富的光致发光性能。其中Eu3 作为下转换离子可利用量子剪裁将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5-7]。量子剪裁即一种下转换发光过程,是指吸收一个高能光子而发射两个或者多个低能光子的过程[8-10],因此可以用来减少太阳能电池因吸收一个高能光子而产生的热化损耗。如果产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 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氯年产量约2000万t。 许多以氯为原料的工艺过程会副产HCl,而大多数氯化氢气体用水吸收后制成副产盐酸,或者用碱中和后直接排放,极大影响了氯产品的经济效益,以及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其消化利用已成为制约氯碱、聚氨酯、农药、医药化工等众多行业发展的共性难题[1]。 如果将副产HCl直接转化成Cl2加以利用,实现氯资源循环利用,能有效解决副产HCl问题,促进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和氯碱行业的优化升级。 由HCl制Cl2 主要有电解法[2,3]、直接氧化法[4,5]和催化氧化法[6,7]. 但电解法投资大、能耗高;直接氧化法存在废液难处理、HCl 转化不完全等问题,难令工业界满意. 催化氧化法是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以O2 或空气氧化HCl 生成Cl2 的方法,反应方程式为 氯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植物纤维素来源于树木, 棉花, 麻类植物及其他农副产品,是自然界蕴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天然纤维素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密度低于无机纤维,具有较高的模量和拉伸强度,可作为增强材料,同时具有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 是其它任何增强材料无法比拟的, 开发植物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在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但使用的纤维大多是长度较长的纤维。这使得纤维难以很均匀分布在基体中, 界面相容性也较差. 纤维素降解到纳米级后, 不但具有纤维素的基本结构与性能, 还具有纳米颗粒的特性, 如巨大的比表面积、超强的吸附能力和高的反应活性, 此外可以提高其在复合材料基体中的分散性及和相容性。本实验采用强酸对纤维素原纤及经DMSO预处理的纤维素进行一定程度的降解, 制备了纤维素纳米颗粒, 并利用多种表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1.甲醇制氢的简介 燃料电池有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氢源的供应室燃料电池商业化的瓶颈之一[1-5],由于甲醇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和资源丰富,以甲醇位原料制氢近年来得到广泛发展[4]。甲醇水蒸气重整(SRM)和热重整(ART)是甲醇制氢两种常见的方式[6]。开发低温高活性和高氢选择性的催化剂是甲醇制氢体系的关键。负载型进催化剂用于甲醇制氢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金催化剂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催化甲醇制氢反应,同时还可以除掉微量的CO,从而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6]。2.甲醇制氢的意义氢能是在常规能源出现危机时人们所期待的新的二次能源。它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建材、冶金、电子、医药、电力、轻工、气象、交通等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近年来随着中国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1.含苯酚废水危害以及处理方法最近几年,工业部门日益发展,尤其是像焦化业,矿业这类企业[1]。与此同时,纸张和农药随着需求的增加也大量生产,这就使得苯酚这类化合物不断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含有苯酚的废水[1]。苯酚含有剧毒,对人皮肤和神经系统都有毒害作用,从而导致人的头晕与神经性疾病,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1]。从自然的角度来说,苯酚还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1]。这种不利影响产生的有害效果会随着浓度增加而愈加明显[1]。长期以来,国内和国外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含酚废水的处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化学法、生物法以及物理法这三大类[2]。物理法主要包括气提、萃取、吸附、离子交换等;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混凝、化学氧化、化学还原等;生物法主要
加微信咨询
加QQ咨询
服务时间:09:00-23:50(周一至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