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文献综述网 > 搜索结果

    找到约1854个结果。

    共沉淀法制备ATO纳米颗粒及其性能表征开题报告

    全文总字数:7185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了解ATO粉体的物理特性及其该材料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2.掌握共沉淀法在制备纳米粉体的工艺过程,并熟悉各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 3.分析制备工艺中不同元素比、不同温度等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制备对1.06μm和10.6μm波长激光具有低反射率的ATO纳米粉末,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光吸收材料。 随着现代雷达与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激光吸收材料在民用和军事上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ATO纳米颗粒作为性能优良的激光吸收材料,可以通过不同掺杂量来调节吸收性能,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ATO导电粉的研究与应用,90年代中国才开始进行ATO导电粉的研究。在ATO粉体的制备和应用方面,国内外都有比较广泛的研究。但是由于其制备

    不同土壤改良技术对盐碱土理化性质的影响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素有山水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地理上跨越南北,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地形以平原为主,陆地面积10.32万平方千米,拥有滩涂面积978万亩。滩涂总面积居全国首位,海岸逐年淤积形成新的滩涂陆地,是我省宝贵的后备土地资源,但是由于滩涂地土壤含盐量较高,肥力低,适宜的生态经济型树种短缺,林业建设难度非常大。这严重阻碍了苏北沿海生态经济防护林的建造。目前,迫切需研究出最适合生态经济树种生长的土壤改良技术。因此,针对苏北沿海滩涂典型困难立地,本课题对盐碱土应用不同处理,通过在盐含量较高的滩涂区施加生物炭、秸秆和菌根真菌等,研究土壤团聚体结构和土壤物理结构和肥力状况,综合评价不同盐碱土改良技术对盐碱土理化性质

    敌草胺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敌草胺化学名称为N,N-二乙基-2-(1-萘氧基)丙酰胺,是一种新型酰胺类高效广谱选择性芽前土壤除草剂。其除草作用机理是胚芽鞘和胚芽(单子叶植物)或上胚轴和幼芽(双子叶植物)吸收敌草胺药剂后,通过阻断细胞周期中G1和G2蛋白的形成,进而抑制DNA合成及细胞有丝分裂,从而导致杂草死亡[1]。敌草胺除草效果好,除草范围广,成本低,用量少,被广泛使用于水稻、玉米、小麦、蔬菜及烟草等作物田间的一年生单子叶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如稗草、马唐、狗尾草、野燕麦、千金子、看麦娘、早熟禾、雀稗等,也能杀死许多重要的双子叶杂草,如藜、猪殃殃、繁缕、马齿苋等[2-3]。目前,敌草胺在各个国家的使用量都在逐渐增加,美国农业部农业统计中心 (National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Service,NASS)2010年

    化妆品中氧化钛的分散性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1.前言 阳光是世间万物的生命之源,适量的照射有助于人体健康。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将加速皮肤老化,导致各种皮肤问题甚至引发皮肤癌[1,2]。由于臭氧层遭到破坏,更多的紫外线辐射到地球,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所以,以防紫外线伤害皮肤为目的的防晒产品迅速发展[3,4]。美国最大的化妆品企业爱芳(Avon)公司认为在护肤产品中均应加入防晒剂以使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5]。 防晒剂的种类很多,防晒产品是直接涂抹在皮肤暴露部位的,为具有一定的防晒效果,防晒剂在产品中要达到相应的用量。早期的化妆品中防紫外线的吸收剂为有机物,大部分只能屏蔽中波紫外线UVB(280-320nm),并且容易产生毒性对皮肤造成伤害[3]。与之相比,纳米二氧化钛无毒性,无臭味、怪味,在紫外线照射下不分解,不

    固相法制备钛酸钡粉的工艺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1、前言钛酸钡(BaTiO3) 是钛酸盐系电子陶瓷的主要原料,作为一种铁电材料,由于其具有高的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以及良好铁电、压电、耐压、绝缘性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制作热敏电阻器( PTCR)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电光器件和DRAM器件。因此,钛酸钡是电子陶瓷元件的重要原料,具有很高附加值,被誉为”电子陶瓷的支柱”[1]。随着电子陶瓷元件日益向微型、轻量、薄型、多功能、高可靠和高稳定的方向发展, 技术上对BaTiO3粉体提出了高纯超细乃至更高的要求。日本厂家以D50为100纳米的BaTiO3为基础制作出10uF~100 uF的小尺寸MLCC,而国内厂家以D50为300~500纳米的BaTiO3为基础制作X7R陶瓷粉料电子陶瓷材料的优良性能是通过其特殊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来实现,需要精细控制陶瓷加工的各个

    纳米金刚石的芬顿氧化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 1.引言 纳米金刚石是一类特殊的金刚石材料,分散性高,并存在大量的结构缺陷和表面含氧官能团,兼具了超硬材料和纳米粒子的双重特性[1-2],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纳米金刚石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1961年,美国率先用爆炸法合成出聚晶金刚石微粉;20世纪60年代,苏联用负氧平衡炸药进行爆轰合成金刚石;1988年美国Greiner N Roy也发现高能炸药的爆轰产物中有金刚石相。从此超细金刚石的制备与研究开始成为热点。 关于纳米金刚石的合成方法,主要有激光法和爆轰法。前不久,俄罗斯托姆斯克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用碳离子短脉冲波作用于硅,在硅表面合成了纳米金刚石粒子。 爆轰法制备纳米金刚石(Nano-diamond,简称ND)是利用负氧混合炸药在充满隋性介质的密闭容器中爆轰产生

    SDC-Na2CO3复合电解质的制备和结构-性能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 1. 研究背景 SOFC的开发研究[1]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1937年Baur和Preis构造了首个SOFC,但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由于受到材料加工手段和技术的限制,SOFC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进入80年代,能源的紧缺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发达国家加大对 SOFC研发的资金投入。目前大多数SOFC的研制开发工作都在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或大公司研究所里进行,其中以美国、日本和西欧居世界领先水平[2]。 美国Westinghouse公司是高温管式 [3]SOFC 技术的先锋。1987年,该公司成功开发出3kW的电池模块,连续运行了5000h,标志着SOFC研究从实验室向商业化发展。1998 年,Siemens-Westinghouse公司在南加利福尼亚安装了25kW的联合循环SOFC发电系统,2001年在荷兰成功完成了100kW电站连续运行16612h的实验。目前,该公司宣布有两

    生物质炭对红壤物理性质及室内铵态氮和硝态氮吸附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本课题的意义红壤占全球土壤面积近1/2,我国红壤一般分布在北纬23-31之间,还包括600m以下的丘陵地区,红壤的总面积5690.1万ha,约占全国土壤总面积的6.5%,我国红壤地区以占全国28%的耕地养活了占全国43%的人口[1]。其中江西、湖南两省分布最广,分别为1053万ha和863.8万ha,红壤旱地面积共296.79万ha,占红壤面积的6%左右,其中江西红壤占省土地面积的70.69%。因红壤具有优越的生产性质和广泛的面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果、粮食和渔业、牧业生产基地[2]。是我国发展农业最具潜力的土壤类型之一。但由于我国人为和自然条件不断影响,红壤地区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除人为破坏外,红壤本身具有的富铝化、酸化、铁质化和抗蚀性弱等物质循环特征,是决定土壤质量退化的内在原因。针对限

    纳米硫化锌溶胶的制备及其在不同溶剂中的分散性的表征开题报告

    全文总字数:2520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由于纳米半导体材料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及其在催化、光电器件等领域潜在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硫族化合物半导体具有重要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发光性质、量子尺寸效应及其它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等,虽然已经合成了多种类型的硫化物,但是合成路径及其结构尚需进一步研究。硫化锌作为一种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在光电、光催化,红外、化工等领域越来越受重视。在制备过程中还存在易团聚、难以分散均匀及电阻率较高 ,在高能辐射高温条件下易电离等问题 ,急待解决。然而由于纳米硫化锌在制备过程中大量使用到有机物,使得产品价格较昂贵,且不易实现工业化。目前,在对硫化锌的研究中,寻找能制备尺度均匀、形状及光电性能优异,易于实现工业化的纳米硫化锌制备方法及掺

    三种生物炭对石灰性土壤的性质及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以贵州喀斯特地区山地土壤为供试土壤,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三种生物炭的不同施用量对土壤结构和刺槐幼苗的生长影响。研究意义:以期为贵州喀斯特山地土壤的结构改良,土壤地力水平恢复,树木种植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减缓石漠化水平奠定现实基础。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生物炭(Biochar,简称BC)也称生物质炭,指生物质材料(如农作物秸杆、木材、动物粪便、污泥等)在完全或部分缺氧的条件下,经高温慢热解(通常<700℃)产生的一类难熔的、稳定的、高度芳香化的、富含碳素的固态物质。生物炭的理化性质与原料及热解温度有较大关系,目前国内外对生物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修复、气候变化和农业土壤改良等方面,许多研究表明,生物炭施加到土壤中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

联系我们

加微信咨询

加QQ咨询

服务时间:09:00-23:50(周一至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