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文献综述网 > 搜索结果

    找到约1854个结果。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微团聚磷素吸持能力的影响开题报告

    全文总字数:3514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的: 采用野外调研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明确长期施肥条件对旱地红壤微团聚体磷素吸附能力的影响;探讨影响长期施肥旱地红壤微团聚体磷素吸持指数的因素。研究结果将为利用土壤团聚体对土壤肥力水平及环境行为进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意义: 磷的吸持能力表征着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及磷素释放到环境中的潜能,而长期施肥制度影响着旱地红壤微团聚体的磷素吸持指数,且土壤微团聚体的组成对土壤磷的吸持指数有显著影响。通过对长期施肥条件下旱地红壤各粒级团聚体磷素吸持指数及其各粒级团聚体对土壤PSI贡献率的研究,可有效了解长期施肥旱地红壤吸附磷的特性,通过对影响旱地红壤磷吸持指数因素的研究,能够了解旱地红壤固磷作用的主要基质组分,研究结果可为旱

    柳树人工林土壤团聚有机碳贡献率特征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不同的植被、经营时间、管理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不同。土壤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构建单元,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除了影响土壤孔隙性、通透性、抗蚀性等基本性状外,还对土壤有机碳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即土壤团聚体中的有机碳能更持久稳定地得以保存,因此,开展森林植被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方面的研究,不仅对提高土壤肥力,而且对促进土壤固碳、增汇、减排均有重要意义。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鉴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在固碳增汇方面的特殊作用,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并已取得一些列研究成果。柳树人工林作为发展较快的重要人工林,在其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特征方面尚缺乏系统研究。 (详见附件文献综述)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以典型的柳树人工林土壤为研究

    黑曲霉作用下土壤不同粒径团聚的红外光谱分析开题报告

    全文总字数:7959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土壤有机质(SOM)是由生物体,植物凋落物和动物残留物以及分解良好的有机残留物组成的[1]。SOM是土壤中植物养分的储存库,对保持土壤耕性,帮助空气和水的渗透,促进水分保持,减少侵蚀和控制施用农药的功效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SOM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资源,它反映了受到生物活性的控制的新有机物质的添加与土壤中已有的有机物质的减少之间的平衡[1]。 SOM于土壤生产能力的潜在影响对于农民和其他土地管理者来说具有实际和经济意义,且SOM状态的变化与农业土壤的改善或恶化密切有关[3]。土壤有机碳(SOC)作为衡量SOM的指标,由于SOM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中的作用,被广泛认为是土壤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4]。同时,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质量的指示标

    PAE纳米团聚对纤维素材料增强作用机理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1.1研究背景废弃塑料破坏地球生态和食物链,使用绿色材料代替石化塑料已经成为世界共识。作为自然界丰富的天然聚合物,纤维素作为绿色原材料具备天然优势。然而,纤维素材料低湿强度是其代替塑料制品难以逾越的鸿沟。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是最常用的纤维素湿强剂,具有使用简单、增强效果显著等优势。但PAE的纤维素附着率低,单一交联效果差。研究者提出木马伪装策略,将PAE与木质素磺酸盐通过静电络合构筑纳米团聚体,以交联纤维素,制备出40Mpa湿强度的纤维素隔膜,为高性能纤维素材料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1.2聚电解质络合物(PEC)纳米团聚体1.2.1 PEC的定义与分类PEC关注始于20世纪30年代,研究者发现聚合物可以在水中相互作用形成复合凝聚物,标志性的事件是1961年Mic

    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团聚组成及其有机碳分配的影响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生物质炭是由植物生物质在完全或部分缺氧的情况下经热解产生的一类高度芳香化难熔性物质,是黑碳的一种类型[1]。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作为土壤改良剂施加于土壤,能够改变土壤特性"持留养分元素"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等,从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在农业生态系统固碳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逐渐成为国内外土壤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2]。目前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炭转化技术研究越来越成熟,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垃圾在高温下热解生产生物质炭在农业上的应用已得到国际的认可,可以作为提高土壤质量、保证粮食产量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技术[3]。有研究认为,施用生物质炭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可增加土壤中水稳定性团聚体的数量[4-5]。生物质炭

    基于侵蚀背景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的影响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调查温度及水分对土壤矿化的影响,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的矿化以及总有机碳的矿化。有机碳矿化是土壤碳库平衡的一个重要过程,研究有机碳矿化有助于揭示土壤碳库的动态机理。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矿化的研究还是比较集中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有机碳的分布和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少有不同方向或者更加深入的定性定量研究。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利用室内团聚体培养的方法,基于原状土采样,进行模拟研究,观察不同粒级土壤矿化以及土壤有机碳在不同侵蚀坡位上的变化特征,水热条件对团聚体矿化的影响。对采样地点记录相关背景数据,如主要水热条件、温度、土壤入渗及土壤容重等。通过核素示踪技术识别侵蚀区和研究区,基于不同侵蚀坡位土壤团聚体室内培养数据,导入SPSS进行单

    不同林龄柳树人工林土壤团聚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土壤团聚体不仅能对土壤肥力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还对土壤有机碳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即土壤团聚体中的有机碳能更持久稳定地得以保存。人工林经营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具有重要影响,柳树作为重要的人工林栽培树种之一,对其不同林龄的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开展研究,旨在为人工林土壤土壤结构改善及固碳增汇提供依据,为此,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测定,研究柳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状况,对人工林科学经营和缓解温室效应具有积极意义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基本单位,其数量和质量和质量决定土壤的性质和肥力,因此,多年来有关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研究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并已取得一系列的成果。柳树人工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人工林,在缓解用材紧张、水土保

    柳树人工林土壤团聚有机碳贡献率的垂直变化状况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土壤团聚体状况不仅能对土壤肥力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还对土壤有机碳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即土壤团聚体中的有机碳能更持久稳定地得以保存。人工林经营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具有重要影响,柳树作为重要的人工林栽培树种之一,对其人工林开展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方面的研究,旨在为人工林土壤土壤结构改善及固碳增汇提供依据,为此,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测定,研究柳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的垂直变化状况,对人工林科学经营和促进土壤固碳增汇具有积极意义。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充分阐明土壤团聚体及其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森林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森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因素,揭示了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对土壤肥

    不同龄组人工林土壤团聚结构状况——以杉木、鹅掌楸为例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不同龄组杉木、鹅掌楸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结构状况,为合理利用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强水土保持效能提供依据,对科学经营人工林、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水土保持性能都具重要意义。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土壤团聚体的结构状况与土壤条件的优劣条件密切相关,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土壤团聚体进行研究。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详见附后文献综述)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2018-04-202018-11-15:提前参与采样和样品处理工作;2018-11-152019-01-15:明确任务,检索文献,开题报告;2019-01-152019-04-25:实验室样品分析、测定工作;2019-04-252019-05-25:数据处理,论文初稿、修改、定稿;2019-05-252019-05-31:准备PPT、完成答辩。4. 研

    长期施肥条件下旱地红壤微团聚的磷酸盐吸附-解吸特征研究开题报告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对作物产量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磷在土壤中易被固定,导致其有效性较低,限制了作物的生长。旱地红壤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农业土壤资源,但其酸性强、磷素有效性低,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壤微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对土壤肥力的维持和养分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施肥制度会影响土壤微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进而影响土壤磷的吸附-解吸过程。因此,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旱地红壤微团聚体的磷酸盐吸附-解吸特征,对于揭示土壤磷素循环规律、提高磷肥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旱地红壤微团聚体分布、磷酸盐吸附-解吸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为旱地红壤磷素管理和肥

联系我们

加微信咨询

加QQ咨询

服务时间:09:00-23:50(周一至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