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约1854个结果。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土壤团聚体是良好的土壤结构体,其中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腐殖质的合成,所以有利于养分的积累,起到保肥的作用。团聚体间的充气孔隙中空气多,适宜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分解快,产生的速效养分多,供肥性能良好。所以保肥供肥的矛盾得以协调,团聚体的养分状况良好,多是土壤肥沃的标志之一。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的转化过程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最重要的,最积极的进程。这一过程为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养分和活动能量,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土壤性质,同时也为合成腐殖质提供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不同的植被、经营时间、管理措施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不同。土壤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构建单元,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团聚体数量与分布状况对土壤孔隙性、通透性、抗蚀性等性质都有不同程度影响,因此,开展森林植被下土壤团聚体方面的研究,不仅对提高土壤肥力,而且对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强水土保持功能具有意义。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随着农林业的不断发展,土壤团聚体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特别在林业生产对土壤团聚体影响方面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但不同林龄柳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质量分布特征方面的研究尚欠系统报道。(详见附件文献综述)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以典型的柳树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样地土壤剖面,采集土壤分析样品,测定不同林龄柳树人工林土壤团聚
全文总字数:7177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课题意义 土壤有机碳库(Soil organic carbon pool)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地碳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碳库作为二氧化碳排放最重要的汇,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在土壤中的积累和分解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及全球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潘根兴等(潘根兴等,2003)依据《中国土种志》中全部约2500个土种的有机碳含量资料计算出我国土壤有机碳库量为50 Pg,东北和西北地区碳库量较大,并且在全球变化中,干旱和升温对这些地区碳库的影响比较敏感(谢云,1999;李绍良等,1997)。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决定着土壤固定和储备有机碳的能力,因此,对有机碳稳定机制的研究,将为政府制定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对缓解温室气体
1. 研究目的与意义目的:土壤有机碳是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变化起着关键作用。本实验期望揭示低效杉木林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规律,为提高低效杉木林地土壤地力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意义: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树种,具有产量高、材质好、生长快的特点、栽植面积占全国人工林的30%以上,杉木人工林在我国人工林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机碳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之一。土壤有机碳的研究可以增加我国粮食产量,从而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解决我国人口数量巨大的问题,所以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在世界的地位。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还可以改善当前环境,对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因此引起国际的重要关注。有机碳的研究可
1. 研究目的与意义1.掌握纳米粉体分散技术的研究方法,能够熟练掌握溶胶-凝胶法的操作方法,对于纳米二氧化硅分散的相关研究都能够有一定了解。2.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具有的优良的化学特性,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并为相关工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材料基础和技术保证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一、研究背景1.纳米二氧化硅为无定型白色粉末团聚体,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存在着羟基和不饱和残键,故具有奇异或反常的特性,因而在橡胶、胶粘剂等领域中应用广泛。目前研究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已成为纳米技术领域的一大热点。2.纳米粒子粒径小,表面能高,具有自发团聚的趋势,而团聚的存在又将大大影响纳米粉体优势的发挥。如何制得粒径小,分散性好的纳米二氧化硅是本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 3.目前,消除纳米粉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对于大多数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氮的可利用性是森林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氮肥及化石燃料的使用一直不断攀升,大气中的氮气正在通过Habe-Bosch过程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活性氮。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活性氮浓度已经上升了11.5倍,导致全球的氮沉降量也随之升高了2.5倍并且还在不断积累。这将对森林生态系统内的土壤氮素循环与积累造成巨大影响,也会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积累的改变,其结果是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正逐渐过渡为氮饱和状态,并且由原本封闭的氮循环系统转换为一个硝酸根淋溶量增大,含氮气体排放量增加为标志的开放循环系统。小兴安岭是我国典型的温带森林分布区,大气网络监测表明,该区氮沉降量已经超过欧洲许多国家的氮沉降量。已有的研究表明,氮沉降量增加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有许多,制备纳米材料的整个工艺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均可能使物料产生团聚,但影响团聚且能形成硬团聚最主要阶段是干燥阶段。因此,为了减少由此过程产生的团聚现象,采用适宜的干燥技术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国内外已有文献对比不同干燥工艺对纳米材料的影响,但是没有具体分析烘箱干燥和冷冻干燥这两种干燥工艺对最后制备的碳化纳米纤维素的具体性能差异。 实验原材料采用的是椰叶柄,是天然的生物质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然而,椰叶柄却是影响交通安全和城市市容的垃圾。本研究通过化学-物理处理方法,将椰叶柄材料变废为宝,制成具有优良性质的纳米纤维素材料及碳纳米材料,有助于椰树枝叶的高质高效利用。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李凝等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Z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是土壤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土壤中具有保证和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酶的种类和活性、维持和稳定土壤疏松熟化层三方面作用。团聚体的稳定性是指团聚体抵抗外力或当外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其保持原有形态的一种能力,包括力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水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等[1]。它的稳定性常作为土壤结构的指示因子[2]。提高团聚体的稳定性可以提高土壤的碳汇能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土壤团聚体和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密切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团聚结构最重要的构成物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影响新输入有机物以及原有土壤有机质的矿化损失导致土壤有机质变化,进而主导土壤团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课题研究背景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提高土壤碳库的赋存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炭被冠以“黑色黄金”的美誉,其含碳量高、性质稳定、多孔的特性,使得它不仅可以作为永久碳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可以提高土壤对于水分、N、P等养分的吸收持有能力。从而改善土壤环境。 生物炭对于土壤碳库的影响通常是由生物炭对土壤中的有机碳、土壤中的腐殖质、土壤微生物碳这三个方面来集中体现的。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生物炭如何影响这三个方面,进而对于生物炭如何影响土壤碳库进行分析。 1.1.生物炭研究概况 生物炭是生物有机材料在完全或部分缺氧条件下热解(通常lt;700℃)形成的高度芳香化富碳物质[1]。生物炭制备原料来源广泛,种养废弃物,农林业废弃物,工业和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都可以作为生物碳原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纳米科学与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而在纳米科技领域中,纳米材料科学是富有活力,研究内涵十分丰富的一个科学分支。纳米材料微小的结构颗粒具有尺寸小、比表面大、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性[1],它对光、机械应力、电的反应完全不同于常规尺寸的结构颗粒,从而使纳米材料的理化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具有常规晶体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所以,研制各种纳米材料已成为开发新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金刚石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光学、电学和化学等综合性能,它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领域中,不仅可以作为工程材料,而且还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和潜力很大的功能材料。因此,它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具有广泛的用途,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工业起着非常重要的
加微信咨询
加QQ咨询
服务时间:09:00-23:50(周一至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