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约1854个结果。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红外隐身材料是指用于减弱武器系统红外特征信号以达到隐身技术要求的特殊功可以材料,也称红外伪装材料或热伪装材料。近年来,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尤其是纳米结构材料的出现,大大推动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影响热红外隐身涂料性能的因素很多,如颜料、黏合剂和涂装工艺等。其中,颜料是影响涂料隐身性的重要因素。低红外发射率涂料是专门涂敷在物体的外表面,可大幅降低物体被红外探测器检测到的一种材料。红外隐身涂料具有工艺简单、施工方便、成低廉且应不受物体几何形状限制等优势,因而已广泛应用于国防、科技等领域(如车辆、舰船、飞机和某些战术导弹等)。 ZnO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氧化物,可通过半导体掺杂、复合成膜等方式制备特别的无机颜料,其在红外隐身方面具有广阔的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膜分离技术是适应当代新产业发展的一项高技术,被公认为20世纪末至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之一。膜分离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制备的、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薄膜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液体或气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膜分离具有分离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在与传统分离技术(吸附、吸收、深冷分离等)的竞争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1]。气体膜分离是利用混合气体中不同组分在压差的驱动下透过膜的速率不同而实现气体的分离,这种绿色技术在气体的净化、纯化以及能源利用和环境治理中都有重要作用[2,3]。选择性气体分离所用的膜大体可分为多孔质和非多孔质(或称均质)两种,它们系由无机物或有机高分子制备。高分子膜因具有制造成本低、结构可控性强、成膜性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 前言 聚丙烯(PP)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按甲基排列位置分为等规聚丙烯(isotactic polyprolene)、无规聚丙烯(atactic polypropylene)和间规聚丙烯(syndiotactic polypropylene)三种。甲基排列在分子主链的同一侧称等规聚丙烯,若甲基无秩序的排列在分子主链的两侧称无规聚丙烯,当甲基交替排列在分子主链的两侧称间规聚丙烯。一般工业生产的聚丙烯树脂中,等规结构含量约为95%,其余为无规或间规聚丙烯。聚丙烯(PP)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无毒、相对密度低、耐热、耐化学药品、容易加工成型等优良特性, 且价格低廉, 并有突出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和耐性,现已成为5 大通用合成树脂中增长速度最快、新品种开发最为活跃的品种。但是聚丙烯(PP)也存在成型收缩率高、缺口冲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1、前言 从生物可再生资源中开发先进材料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木质素是一种芳香族生物大分子,具有取代石油基聚合物的巨大潜力。木质素作为一种交联天然酚类聚合物,由于其作为纸浆和造纸工业副产品的丰富程度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1]。工业木质素主要来源于造纸和生物质炼制行业,并且来源于碱法制浆废液中的碱木质素(AL)占工业木质素的85%以上,然而水溶性差和团聚严重等缺点限制了其在高分子材料和能源等领域的高值和高效利用[2],因此对木质素改性变得尤其重要。关于木质素改性或接枝聚合方法以获得木质素基复合材料、环氧树脂、生物医学材料、碳纤维等的文献已有多篇报道[3-9]。人们对开发基于生物大分子和无机载体组合形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先进材料越来越感兴趣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在碳纳米纤维陶瓷复合膜制备工艺上,众多学者都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Liu等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热处理方法制备得到了CNFs负载Ni纳米颗粒的复合物 NiCFP,以其为材料制备了无酶电极用于葡萄糖的检测,显示出很强很快的安培响应,且电极不受氯离子的影响。他们认为此电极结合了 Ni 纳米颗粒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同时碳基电极化学稳定性好,使得此葡萄糖传感器的电流响应灵敏且稳定。类似地将CNFs负载无机纳米粒子应用于电催化的报道还有Pt 19.2 /f-CNF 80.8 和 Pd/HCNFs等。Mu 等通过简单的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了CNFs,然后将CNFs与醋酸锌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制备得到了一维的ZnO/CNFs异质结结构。将其制成悬浮液,用于光催化降解罗丹明 B,结果显示催化性能比单独的ZnO要好,通过分析知道,长在CNFs 基底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回转鼓广泛应用于化工和过程工业,如搅拌机、干燥机、造粒机和反应器,用于处理颗粒材料,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 回转鼓可采用直接和间接两种加热方式, 工作温度范围从100到2 000℃不等。回转窑外观都为圆柱体构造, 在工作过程中, 装置的旋转速度各不相同。回转鼓的上端一般为给料端, 颗粒物料在重力以及转鼓旋转的作用下向着位于回转鼓下端的出料口流动。回转鼓内的混合处理工艺是食品、药品、能源、化工、冶金等行业的重要操作单元,颗粒物料良好的混合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因此,研究回转鼓内颗粒物料的流动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湿颗粒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其特点是在颗粒间的空隙中存在液态物质。由于液体的存在,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氧化锌产品提出了日益严格的要求,升级换代具有特异性能的超细氧化锌应运而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超细氧化锌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其粒径介于1~100nm,由于颗粒尺寸的细微化,比表面积急剧增加。使得超细氧化锌产生了其本体块状物料所不具备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表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质,如非迁移性、荧光性、压电性、吸收和散射紫外线能力等,利用其在光、电、磁、敏感等方面的奇妙性能,可制造气体传感器、荧光体、变阻器、紫外线遮蔽材料、图像记录材料、压电材料、压敏电阻、高效催化剂、磁性材料和塑料薄膜等。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超细氧化锌必将逐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一、研究背景 1.引言条形码和快速响应(QR)码已被广泛用作产品标签、名片和社会互动工具。到目前为止,有关这些代码的大部分研究工作都集中在增加存储限制。例如,信息存储可以通过使用颜色方案、多路复用方法或相变材料。另一方面,大多数商业可用编码的工作温度是室温。有一些为电子元件开发的耐热标签。它的工作温度可以达到300℃。而在一个更高的温度环境下,如在炼钢或铸造过程中,工作温度可能高于800C.对于扫描仪来说,在这样的高温下记录代码信息是一个挑战。考虑到热成像仪提供了检测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热辐射特性的能力,只要发射率差异显著,识别热代码是有可能的。因此,为了使其应用范围更广,最理想的是代码能被光学和热探测器读出并在高温下保持稳定。在这项工作中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1 纳米TiO2的简介 纳米级二氧化钛,也称钛白粉。直径在100nm以下,产品为白色疏松粉末,无味,不易燃。分子量为79.9g/mol,25℃时相对密度4.26g/cm3,沸点为2972℃,熔点为1842℃,难溶于水,具有低毒性。 纳米TiO2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性能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由于其粒子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数多,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大而使其具有块状材料所不具备的量子尺寸效应、体积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隧道效应,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光化学特性[1]。 1.1 纳米TiO2的晶型 纳米TiO2有三种结晶形态:锐钛矿型、金红石型和板钛矿型(见下图1-1)。板钛矿型TiO2在自然界中则比较少见。在一定条件下,锐钛型TiO2可转化为金红石型TiO2[2-3]。它们组成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TiO6 八面体,锐钛矿结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电催化是当前纳米材料领域和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能源和环境息息相关。铂基金属催化剂在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及电解水析氢反应中都表现出优于其它催化剂的特性,但其面临储量有限的问题,如何提高铂基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从而降低铂的使用量成为铂基催化剂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基于铂基金属纳晶形貌调控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工作,已经得到广泛且系统的研究。 微纳分级结构材料由纳米结构组装成具有一定结构规律的微米尺度的三维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纳米结构能暴露出更多的表面催化活性位点,这种自支撑结构能避免纳米结构的再次团聚,一定意义上提高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分级枝状铂基合金材料,由于具有精细的分枝结构,可以暴露出更多表面,提高原子催化利用效率,其枝状结构有利
加微信咨询
加QQ咨询
服务时间:09:00-23:50(周一至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