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文献综述网 > 搜索结果

    找到约1854个结果。

    不同生物质炭组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当前,随着农业资源化利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质炭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生物质炭已被证实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减少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增加土壤的碳储量的功能。将农业废弃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在一定温度和无氧条件下进行热裂解生成生物质炭,极大缓解了农业生产中废弃物量过大以及对农业土壤产生污染等问题。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在厌氧或者绝氧的条件下进行热解产生的高度芳香化的含碳有机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在生物质热裂解时,同时会产生挥发分气相物质以及木醋液,已有研究表明,在作物生长期灌施一定量的木醋液,对土壤的性质、结构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EC值,增加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有利于

    分级多孔氧化钛材料的制备及其烟气脱硝性能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后,人们对纳米材料的关注越来越多。纳米粒子由于其微小的结构,各方面的性能都有所不同。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材料具备多功能性,这种要求主要基于材料多层次、多维度、多组分的耦合效应,对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带来了更高更苛刻的挑战,而分级结构功能材料正是有可能实现此类特征的新型材料。利用二氧化钛制备的分级多孔材料具有高结晶度、大比表面积、高热稳定性等,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产量高、所需设备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而模板法因为具有实验装置简单、操作容易、形态可控、适用面广和分散稳定性好等优点,适合在今后的材料设计和制备中进行推广。在在材料及其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自然界生物系统的这种自适应结构形态与性能给予了人们很多启示。

    可溶性有机质对纳米二氧化铈水相性质及毒性的影响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伴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纳米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呈现逐渐递增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工纳米颗粒物(MNPs)已经或正在不断地进入环境中而成为潜在的污染物。MNPs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到环境中,例如:① 生产过程,随着近年来纳米科学研究的广泛兴起以及生产纳米材料的工厂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增加,工厂和实验室的废物排放成为MNPs进入环境的重要途径;② 人为使用,如化妆品、遮光剂、纳米运动器材以及纳米纤维等都可通过使用或废物处理等过程释放到环境中。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MNPs在原位环境造成危害,但据预测nTiO2在水环境中的浓度达到0.7 ~ 16 μg/L,该值已接近或高于nTiO2的预测无效应浓度( 1 μg/L)。伴随着各种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人工纳米颗粒物(MNPs)将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

    碳酸镧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以碳酸氢铵氨水作为混合沉淀剂(刘瑞金,赵治华):氯化镧溶液为料液,采用并流沉淀法制备碳酸镧产品,考察了底液中稀土浓度、反应时间及沉淀废水回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对产品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最后与采用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的工艺进行了技术指标对比。结果表明,在控制底液中稀土浓度为30g/L,反应时间为7h,沉淀废水回用的条件下,产品的主要成La2(CO3)s.8H2O,Cl-含量0.07%,稀土总量≥45%。沉淀1t稀土氧化物产出5.9m3沉淀废水,废水中氯化铵含量为169g/L。与采用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的工艺相比,采用混合沉淀剂一方面大幅降低了废水的产出量,进而减少了废水的治理成本;另一方面有效利用了C元素,从而降低了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和碳酸氢铵的使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碳酸稀土是一种非常

    SiO2-TiO2合成和吸附性能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1.引言印染工业中大量染料排放3.到水体中,使水体遭受严重污染,给环境造成很大威胁。在过去的几年中,有效地净化染料废水方法被泛使用,其中包括絮凝法、臭氧氧化法[1-2]、膜分离法[3]和多孔材料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因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污水处理。纳米TiO2粒子是一种良好的无机半导体材料,具有独特的吸附、催化、光学等性能,应用广泛,但在反应体系中易团聚,降低了其催化性能。通过与纳米SiO2粒子复合,使其优异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拓展了其应用领域[4]。2.SiO2-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SiO2-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溶胶-凝胶法[5]、化学沉淀法[6]、微乳液法[7]等。溶胶-凝胶法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且产品纯度高,适合制备性能高效的SiO2-TiO2纳米复

    生物质碳微球的制备与表征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碳微球是一种新型的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高导电和导热性能等特点,在电学、磁学、生物学、化学化工等多种研究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生物质主要包括天然原生植物材料和各类碳水化合物,具有可再生、资源丰富、价格便宜、无污染等化工产品无法比拟的优点。以生物质原料替代传统化工原料来制备碳微球,不仅可有效降低反应成本,还有助于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主要通过水热法来制备生物质碳微球,并对其相关性能和特点进行研究,以实现生物质在碳材料制备和应用上的有效利用。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现阶段关于碳微球的制备方法有很多,针对不同的原料,现在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乳液法、热解法及模板法等。但都有着能耗大,设备复杂和碳产率低等缺点。与这些方法相比,水热

    ZnO木粉复合材料降解亚甲蓝的研究开题报告

    全文总字数:1324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绿色、环保、无害的化学、生物处理方法得到促进并飞速发展。目前利用半导体材料作催化剂,光催化氧化处理有机污染物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纳米ZnO/纤维素复合材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ZnO是一种具有多种卓越性能的Ⅱ-Ⅳ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ZnO纳米材料由于其纳米效应,使自身多种方面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显示出一些新的物理特性,使其在光催化剂等应用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而木粉中重要组成部分木质纤维素是天然可再生木材经过化学处理、机械法加工得到的有机絮状纤维物质,无毒、无味、无污染、无放射性,对提高保水性、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增加强度、增强对表面的附着力等有良好的效果。研究纳米ZnO等半导体粉体光催

    ZnO木粉复合材料的制备开题报告

    全文总字数:1430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 ZnO 拥有与TiO2 相近的禁带宽度(Eg=3.2 eV)和价带能级位置,且两者的光催化降解机理完全相同,因此,近年来用微/纳米ZnO光催化降解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报道不断增多。有研究表明,ZnO 光催化降解罗丹明6G、酸性红18 和酸性橙Ⅱ等的效果比TiO2 更好。加之ZnO 利用太阳光的能力和量子效率均高于TiO2,所以,其极有可能成为继TiO2 之后的又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光催化剂。近年来,纳米ZnO/纤维素复合材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John 等以Zn(NO3)2为锌源、再生棉纤维素膜为载体,通过碱性水解制备了纳米ZnO/纤维素膜。研究结果表明:纳米ZnO 为纤维锌矿结构,室温光致发光光谱显示在390nm 和472nm分别有一强发射峰和弱发射峰。Ye 等以Zn(OAC)2 为锌源、醋酸纤维素为载体,采用电喷和热处理制备了纳米ZnO/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

    二氧化钛表面修饰氟离子及表征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本课题的意义:二氧化钛(化学式:TiO),白色固体或粉末状的两性氧化物,是一种无机颜料,具有无毒、最佳的不透明性、最佳白度和光亮度,被认为是现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相对于其它半导体半金属材料的金属氧化物,TiO中Ti-O键的极性较大,表面吸附的水因极化发生解离,容易形成羟基。这种表面羟基可提高TiO作为吸附剂及各种单体的性能,为表面改性提供方便。本课题综述了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处理的方法,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团聚的原因分析着手,介绍了有机处理和无机处理等表面处理方法及应用,分析了目前二氧化钛表面处理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课题的意义:二氧化钛(化学式:TiO),白色固体或粉末状的两性氧化物,是一种无机颜料,具有无毒、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细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红壤是我国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土壤,其分布区域总面积达203万km2。红壤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生产基地,其作物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养活着全国22.5%的人口[1]。红壤属中度脱硅富铝化铁铝土,酸、粘、瘠、旱是其主要肥力特征[ 2-3]。稳定和增加作物生产力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挑战。施肥是维持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施肥制度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活性,从而影响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供给植物最大量有效养分和水分,同时自动协调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适宜的土壤空气和土壤温度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的综合反映,土壤的各种基本性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普遍认为,通

联系我们

加微信咨询

加QQ咨询

服务时间:09:00-23:50(周一至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