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约1854个结果。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意义:我国秸秆资源丰富,利用率极低,造成资源极大地浪费,而秸秆还田对解决秸秆利用难题开辟了一条道路,但秸秆还田又会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环境,本课题着重研究秸秆还田对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影响,力图找到一条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环境友好的途径。国内外研究概况: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是当今两大全球环境问题。其中,CO2、CH4和N2O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大气中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两种最重要温室气体。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增加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减少外界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总量则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现阶段,由于农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温室气体的一个重要排放源[2],农田生态系统在温室气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1.研究背景水凝胶是一类具有三维交联网络且在水中可吸水溶胀但又不溶解的一类软物质材料,近十年来,水凝胶由于具有类固体的机械行为和类液体的快速扩散行为以及超强的分子可设计性,在组织工程,伤口敷料,药物缓释,能量储存等领域被广泛应用[1]。水凝胶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和合成高分子水凝胶,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合成高分子水凝胶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一种为高分子单体在特定聚合条件下,通过引发剂聚合制备水凝胶;另一种是对现有的合成高分子进行化学或物理交联得到[2]。明胶是一种从动物的皮、骨、腱等含胶原蛋白的组织经过一系列化学处理以后部分水解的非均匀多肽混合物,分子量一般在几万到几十万。明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 1.1渗透汽化概述 渗透汽化,或称渗透蒸发 (Pervaporation,PV),是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组分溶解扩散选择性能的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它是在液体混合物中组分蒸气分压差的推动下,利用组分通过致密膜溶解和扩散速度的不同实现分离的过程,其突出的优点是能够以低的能耗实现蒸馏、萃取和吸收等传统方法难以完成的分离任务[1]。 1.1.1渗透汽化的特点 与蒸馏等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渗透汽化过程有一些特有的特点[1,2]: (1) 高效,选择合适的膜,单级就能达到很高的分离度。渗透蒸发过程的分离系数可以达到上千甚至上万,因此要远高于传统精馏法的分离系数。而且,渗透汽化过程中组分的分离不受相平衡的限制,可以用于恒沸物或者近恒沸物体系的分离;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11.聚合物C3N4聚合物C3N4由于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独特的电子能带结构,被作为一种廉价,稳定,不含金属组分的可见光光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的光催化转化,如光解水产氢产氧,有机选择性光合成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等,引起人们的关注。C3N4在许多有机氧化反应中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催化活性,如焼经的氧化、稀烃的氧化和杂环原子的氧化等,且保持了高的选择性和持续的氧化性,因此这种材料在工业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1]。2. g-C3N41989年,Lui和Cohenm根据p-SisN-的晶体结构用C替换Si的位置得到P-C3N4,并且釆用局域密度近似理论(LDA)和第一性赝势能带法,首次从理论上预言了P-C3N4,其中每个碳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与氮原子的sp2杂化轨道相联。由于键长短(0.147 nm)和离子性小使体积原子密度较高,材料硬度也较大,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TiO2表面OH对其光还原CO2性能的影响文献综述 浦超宇 摘要:文章回顾了光催化研究发展的历史状况,介绍了光催化CO2还原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其活性的几个因素,并简述了光催化还原CO2的研究进展,TiO2材料的优缺点及改进,列举了TiO2常用的几种制备方法。 关键字:TiO2;光催化;性能;发展 引言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人们享受到了它们所带来的舒适与便捷,但同时也承受了盲目和短视造成的环境不断恶化的后果。雾霾红色警报频频拉响、水污染四处可见,如果就这么视而不见,放任不管,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面临的会是一场多么恐怖的灾难。 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敲响了警钟,光催化技术应运而生。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环保技术,它利用半导体氧化物在光照下表
全文总字数:577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在塑料、橡胶、粘合剂等高分子工业和复合材料中,无机填料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氢氧化镁是应用广泛的一种)。但是,无机阻燃填料在使用时,与高聚物的相容性较差。并且,为达到规定性能要求,添加量较大,这对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影响较大。大量研究表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填料的细度和增强与高聚物基料的相容性和结合力。增强与高聚物基料的相容性和结合力的技术方法主要是对超细填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改善其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增强其与基质,即有机高聚物或树脂等的相容性和在有机基质中的分散性,以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和综合性能。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阻燃剂的工业化和应用,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此后的若干年里,阻燃剂的用量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在这一时期内
全文总字数:2750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查阅文献充分了解吸波材料的研究背景,熟悉钛酸铋的晶体结构。同时,通过归纳和总结文献资料,了解共沉淀法的原理和过程。 钛酸铋作为一个很好的红外吸收材料,在光学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钛酸铋材料具有适中的介电常数,较高的居里温度和较小的矫顽电场,适用于高温、高频、高稳定性环境。但其仍存在一定的缺点,一是压电活性低,二是矫顽电场Ec高,不利于极化。 运用BTO(Bi4Ti3O12)包裹铝粉,可改善钛酸铋材料的性能,而到底如何改善需要我们进行探索。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02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利用五水硝酸铋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稀硝酸和乙醇为溶剂,在ph值≤3的条件下配制溶液,然后边搅拌边滴加氨水,制成钛酸铋粉体。利用LC一型差热分析仪测定其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 1 前言 紫外光固化是辐射固化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固化技术,由于其节能、高效、环保而被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粘合剂等领域。与传统自然干燥 或热固化涂料相比,紫外光固化涂料(UVCC)具有 能量利用率高、适用热敏基材、污染小、成膜速度快、涂膜质量高和连续化生产的特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涂料性能要求的提高,UV固化涂料已成为发展趋势之一。。但PEA光固化速度低,耐碱性差、固化硬度不高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松香是我国最重要的林化产品,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它与丙烯酸Diels#8212;Alder加成产物丙烯海松酸(APA)为一种二元酸,具有稠合多脂环刚性结构,将其引入到PEA分子结构中,可提高PEA涂膜的光泽、硬度及耐热性等。本文用实验室自制 的APA制备不饱和聚酯二
1. 研究目的与意义纳米氧化铁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一类纳米粉体材料,其在着色力、透明性、色度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其成本低廉,环境污染小,抗腐蚀性和稳定性强,且对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屏蔽效应等特点,在催化剂、颜料、印刷油墨行业和造纸行业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应用。但是由于纳米氧化铁在分散体系中非常容易团聚,且稳定性不好,故通常使用表面活性剂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用SiO2包裹纳米Fe2O3后,分散性和稳定性提高,由于其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其粒径变小,表面积增大,其防霉抗菌性也相应提高。核壳微粒Fe2O3/SiO2作为一种新型颜料,加入纸张中可提高纸张的防霉抗菌能力,由于核壳微粒Fe2O3/SiO2为红棕色且其颜色比一般的氧化铁更加鲜艳,亮丽,可用在装饰纸或者包装纸中。防霉抗菌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 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是芳香二酐和芳香族二胺缩聚而成的环链聚合物,是一类新型的耐高温材料,耐高温达400 ℃以上,长期使用温度范围200-300 ℃,无明显熔点,具有高绝缘性能。其结构式如图1。 图1 聚酰亚胺结构式 聚酰亚胺,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不论是作为结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被称为是”解决问题的能手”,并认为”没有聚酰亚胺就不会有今天的微电子技术”。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薄膜,以其优异的机械性能、耐高温性能、耐辐射性能、低介电常数和高电阻率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行业作为介电空间层、金属薄膜的保护覆盖层和基材。 聚酰亚胺薄膜制取工艺首先是进行树脂
加微信咨询
加QQ咨询
服务时间:09:00-23:50(周一至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