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约1854个结果。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本课题要设计的粉体增密机应用于堆积密度在0.1-0.2克/立方厘米的粉体的脱气增密处理。随着粉体技术在化工、医药、食品、建材等领域的不断应用,粉体增密技术及相应设备的发展前景越发明朗。通过粉体增密技术,可以提高粉体的密实程度,便于准确定量,便于存储和运输,减少粉尘的扩散,在节约粉体资源的同时,还起到了环保的作用,符合目前我国发展的方向,因此对粉体增密技术进行相关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粉体增密方式及特点分析 目前常用的粉体增密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种: ⑴ 压力法增密 该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将需要增密的物料置于一个限定的空间内,通过施加压力将粉体颗粒之间的气体排出,是粉体紧实,达到增密的效果。常见的此类增密设备有模压式、双螺杆挤压式、对辊式
全文总字数:2276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芳香有机化合物如苯,甲苯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物质,由于这些有机化合物易燃,有毒,致癌,进入到水中难以生化降解,低浓度条件下也会严重污染环境。因此为确保供水安全,从水中除去这些有机污染物十分关键,选择适当吸附剂以去除废水中的这类污染物是目前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处理含苯,甲苯等废水较广泛采用的固体吸附剂是活性炭,膨润土,煤渣等,由于这些吸附剂存在灰分高,孔容小,微孔分布过宽,比表面积小和吸附选择性差等特点,使其对污染物的吸附去除作用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要求。石墨烯为sp2杂化碳原子形成的类六元环苯单元并无限扩展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超常的比表面积,电荷迁移率高,能在其表面富集大量的苯,甲苯。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浙大高分子系高超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1.1多金属盐酸盐简介多酸,即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简写为POMs)是一种由处于d0电子构型的前过渡态金属离子M(W,Mo,V,Nb等)的含氧酸盐在酸性条件下经过酸化,脱水,缩合而成的单分子金属-氧簇。其中,金属通常采取六配位的八面体配位构型,再通过共面,共边,共角的桥氧将多面体连接成多酸簇。按照金属-氧簇中是否含有杂原子(P,Si,B,Ge等)将多酸大体上分为同多酸和杂多酸。而在杂多酸中,中也杂原子的配位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呈四面体,八面体,甚至二十面体的构型。同时也普遍存在畸变的四面体和八面体等构型。在多酸主导的材料化学中,杂多酸一直是研究者们热衷探索的方向,由于它的性质突出,应用非常广泛。[1-4]根据单分子金属-氧簇的构型差异,多酸科学
全文总字数:7184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 目的及意义 1.1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1.1.1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介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由无机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共价键或离子共价键络合而成的自组装周期性网状晶体。其中无机金属离子一般为过渡金属离子,而有机配体分为三种类型,即:含羧基有机配体、含氮杂环有机配体和含羧基与杂环混合配体,它们都是含氮、氧元素形成孤对电子的有机物[1]。 MOFs材料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孔容量大,孔径、孔形状均可调等优秀特点,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改变组成MOFs的过渡金属离子及其价态,以及选择不同的有机配体,可以得到多种多样的骨架结构,使其物理、化学性能多样,在气体分离[2-5]、催化[6-9]、吸附[10,11]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具有巨大的研究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前言 磷是土壤和生物圈的重要元素。由于人口的增长,磷的利用率急剧上升【1】,但大多数磷是固定在土壤中的【2】。磷的低迁移率通常是由于与铁、铝、锰和可交换钙矿化所致【3】。据估计,57亿公顷的土地含有低水平的全球植物可用磷【4】。此外,随之而来的磷肥供应过剩和不溶性磷酸盐络合物将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富营养化【5】。因此,阐明陆地生态系统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当务之急。 土壤微生物在各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6】。细菌是土壤中最活跃的成分,繁殖速度很快。此外,细菌丰度可达1010细胞/g土壤【7】。特别是解磷细菌(PSB)在典型土壤中占总细菌数量的0.5~50%。它们能够通过螯合、交换反应和分泌有机酸将不溶性无机磷酸盐转化为可溶形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随着全球对高效、清洁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智能电网迅速发展,储能技术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所有的储能技术中,基于电化学原理的二次电池具有使用方便、能量转换效率高、易于维护等优点, 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储能方法。目前已经商业化的电池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锂离子电池(LIB)由于高的能量密度和长的循环寿命,已经占据了二次电池的主要市场。尽管如此,随着锂离子电池价格的波动特别是锂资源的消耗和未来面临的短缺,学术界和产业界都希望寻求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替代产品或技术来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储能需求。钠离子电池(SIB)具有钠资源丰富、成本低、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显著变化正在促进全球能源需求增长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并对气候变化产生不利影响1-2。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不断增加,然而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严重制约了其大规模应用。因此,为了平衡能源供应和用户需求的波动,开发安全高效的大规模储能系统尤为重要3。其中,全钒液流电池(VFBs)具有寿命长、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和容量与功率呈解耦关系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的大规模电化学储能技术4。在2021年,随着双碳愿景和储能市场发展的深入,VFBs技术的应用再次提速:2021年8月,国家电投湖北100 MW/500 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在湖北省襄阳市开工;2021年10月,大唐中宁共享储能100 MW
1. 研究目的与意义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的一种天然高分子。纳米纤维素不但具有天然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和性能,如生物降解性、可持续再生性,而且具有纳米粒子的一些特性,如高纯度、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杨氏模量、高结晶度和高透明性。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一种结晶度高、非极性的热塑性树脂。因为高密度聚乙烯具有很强疏水性,而纳米纤维素含有大量羟基,极性高,亲水,二者复合制备的材料因极性差异较大导致界面相容性很差,进而影响整体复合材料各项性能。此外,较强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作为增强相本身有团聚交联,严重影响在基体中的分散性,进而限制了复合材料整体性能。通过对纳米纤维素/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塑化剂、偶联剂等配方研究和对不同加工制备工艺方式的改善,提高纳米纤维素/非极性塑料之间界面相容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碱式硫酸镁晶须亦称硫氧镁晶须(MHSH),外观为白色粉末,是一种新型的针状短纤维增强材料,力学性能优异,强度高、模量高和电气性能好。除此之外,硫氧镁晶须还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可用于塑料、橡胶、树脂等基体的增强阻燃材料。但是由于碱式硫酸镁晶须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较高的长径比,因此在制备中易发生团聚,从而影响其应用。 同时,由于无机粉体与聚合物基体表面亲和力较差,导致由硫氧镁晶须与有机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基材料的剪切强度较低。因此,对碱式硫酸镁晶须的制备工艺及性能进行改进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合成碱式硫酸镁晶须多以氢氧化镁或者氢氧化钠与硫酸镁为原料,原料成本较高。利用低品位的菱镁矿、白云石矿、白钠镁矾、苦卤等矿物作为原料制备碱式硫酸镁晶须是环境友好的方法。
全文总字数:2269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氧化锆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磨性好、导热系数低等性质,在制造结构陶瓷和功能材料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氧化锆因其高熔点及高温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常被用于耐火纤维、坩埚、窑炉材料。氧化锆还有高强度高韧性特质,被广泛应用于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如:氧化锆陶瓷轴承、氧化锆陶瓷阀门、氧化锆陶瓷刀具、氧化锆研磨材料、氧化锆通讯材料等等。此外,氧化锆还可以与其他材料如氧化铝、莫来石等材料形成复相材料,得到比单相材料具有更优异性能的新材料。 常压下纯的氧化锆有三种晶型,低温为单斜晶系,高温为四方晶系,更高温度下为立方晶系。 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赝势-平面波法(PP-PW)的相关软件可以模拟优化四方二氧化锆的晶格参数,并且计算其弹性常数,对四
加微信咨询
加QQ咨询
服务时间:09:00-23:50(周一至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