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约1854个结果。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稀土掺杂下转换材料在晶硅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和应用摘要:与其他能源相比,光伏发电社会化应用的主要困难在于太阳能电池高昂的价格,因此发展低成本硅材料制备技术和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十分重要。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作为第一代电池,发展速度最快,技术最成熟,产业化规模最大。目前已进入第三代,通过光谱转换能够提高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其中下转换层的设计非常适合晶硅太阳能电池。稀土元素具有丰富能级结构和光谱信息,可以用来设计下转换材料。稀土掺杂下转换材料的主要问题是低的吸收截面和浓度猝灭。选择合适的敏化离子和基质能够提高材料对高能光子的吸收。有效的敏化剂有Eu2 ,Yb2 ,Ce3 ,Bi3 ,Mn2 等。基质材料一般选择低声子能材料或宽隙半导体材料。设计用于晶硅太阳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水性建筑涂料获得迅速发展。苯乙稀-丙烯酸醋共聚乳液苯丙乳液以其良好的材料性能,耐水性、耐候耐久性能优异,粘接强度高等优点广泛用作水性建筑涂料的成膜物质。目前,苯丙乳液品种很多,但对该体系聚合理论的研究相对来说不多[1]。苯丙乳液既具有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优点:耐光性、耐候性、耐碱、耐水、耐湿洗性好,外观细腻、附着力强、成膜性好,又由于在共聚物中引入了苯乙烯链段,使得涂料耐水性、耐碱性、硬度、抗污性和抗粉化性都大大提高。另外通过添加少量功能性单体,选择不同的乳化剂种类及配比,尤其是进行粒子设计,如采用核壳组成设计及聚合工艺,可使其具有某些特定的的性能,从而被赋于某些不同的专门用途[2]。 但是由于自身化学性质的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1.光催化性能简介及机理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过度膨胀的人口增长和对自然资料的盲目开采,导致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保护成了当今世界一大课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1]。近年来,利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成为研究的热点。光催化是利用一定波长的光激发半导体产生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电子-空穴对,促使有机污染物产生一系列分解反应,并最终生成 CO2 和 H2O。与传统的污染处理方式相比,光催化技术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处理技术[2]。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性能与它们的结构、形貌、尺寸、生长取向、晶体缺陷等因素密切相关[3-4]。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只涉及这些因素中的一个.这样很难综合各个因素对催化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 1.前言 生物矿化(biomineralization)是指在生物体内有机基质和生物分子的调控下,形成具有多级结构和特殊功能矿物的过程[1]。自然界中存在形形色色的生物矿物,如脊椎动物的骨豁、牙齿,软体动物的外壳以及磁性细菌中的纳米晶体等。生物矿化的产物就称为生物矿物(biomineral),即在生物矿化过程中形成具有特定取向和高级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物[2]。这些复合物在尺寸、形貌、结构等方面与人工合成材料大为不同,如具有良好的断裂初性,极高的强度和优异的减震、光学性能等[3]。目前为止,生物体中大概有70余种矿物,这些生物矿物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钙化生物矿物和非钙化生物矿物。钙化生物矿物主要由碳酸盐和隣酸盐构成。碳酸是软体动物外壳的主要无机成分,主要包括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 0 引言 超细铜粉是指粒径介于10-8~10-5m的微小铜粒子,包括纳米铜颗粒(粒径在10-8~10-7m之间)和微细铜颗粒(粒径在10-7~10-5m之间)。由于存在着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度效应及量子隧道效应等基本特征,其具有许多与相同成分的常规材料不同的性质,在力学,电学,化学等领域有许多特异性能和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超细铜粉为棕色或略带紫色的微细粉末,纳米铜粉呈褐红色,具有很高的活性,其制备与应用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铜纳米材料的概述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1]。纳米尺度的材料和结构具有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殊效应[2],
全文总字数:5620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项目以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利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本研究将加深人们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认识。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生物质炭的概念生物质炭又叫黑炭,是在完全或部分缺氧条件下,以及相对较低的温度(≤700C)下经热解炭化产生的一种含碳量极丰富、性质稳定的物质,如以作物秸秆、木屑、动物粪便等为原材料生产的生物质炭。2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1)组成元素生物质炭主要组成元素为C、H、O、N,而且以高度富含碳(约70%-80%)为主要标志(谢祖彬等,2011),在生物质炭的制备过程中,生物质炭的元素组成会随着制备原材料和制备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是总体上随裂解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中C、P以及矿质元素富集,O、H、S减少,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 1.1 引言 步入21世纪,信息、生物、能源、环境都出现了高速发展的趋势,这就对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材料的智能化已发展为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关键技术,并被认为将给21世纪的材料科学带来新的飞跃。”材料的智能化”,即将信息科学融于材料物性和功能,从而构造类似生命体的材料系统,以实现对环境的实时感知和响应。按材料基质的不同,智能材料可大体分为金属智能材料、无机非金属智能材料以及高分子智能材料。高分子智能材料与金属智能材料以及无机非金属智能材料相比,具有多重亚稳态、分子间弱作用力以及易引入官能团修饰的特性,这些因素有利于材料识别、分析、判断外界的信号并对不同的环境作出相应的响应。高分子智能材料
1. 研究目的与意义纳米复合材料已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其在制备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实施方法很多,其目的都是为了寻求纳米 SiO2在基体中的纳米级单分散,以求得到性能改善,达到综合效果。纳米粒子表面能大,以纳米粉体共混时极易团聚成二次粒子,失去纳米粒子所具有的功能。在对纳米粒子表面改性过程中,由于偶联剂的自聚、交联以及纳米粒子与介质的界面稳定性等因素,也会造成团聚现象。这一直是制备和研究 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为了克服SiO2纳米粒子在基体材料中分散和相容性问题。本论文设计的方案是在对纳米SiO2 对PVA进行改性,以聚乙烯醇、正硅酸乙酯为主要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在聚乙烯醇中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随着燃料化石能源危机和全球温室效应问题的加剧,发展新能源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新能源的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等特点以及目前的技术相对成熟,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非常有前途。但是,由于锂离子电池存在锂资源有限和循环利用困难的问题,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电池体系。因为钠与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相似,以及原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钠离子电池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钠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和锂离子电池相似。一般来说,钠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电压平台较高)、负极(电压平台较低)、隔膜(聚乙烯、聚丙烯等)以及电解液等四部分组成。钠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Na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
全文总字数:7977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 针对氧还原商业化催化剂Pt/C存在的稳定性差、容易一氧化碳/甲醇中毒、Pt价格昂贵等问题,设计一种具有丰富催化活性位点的Fe-N-C催化剂,替代商业化Pt/C电催化剂在氧还原中的应用,实现一种高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和廉价的氧还原电催化剂. 1.2 研究意义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空气污染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使用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燃料电池和空气电池因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和排放污染物少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发电装置[1-3].但是燃料电池和空气电池中的氧还原反应具有反应能垒高、反应过程复杂、反应动力缓慢等特点,因此需要使用高活性的催化剂催化该过程的反应[4].目前常使用的催化剂是Pt/C催化剂.但该种催化剂具有Pt
加微信咨询
加QQ咨询
服务时间:09:00-23:50(周一至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