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约1854个结果。
1. 研究目的与意义纳米科技是19世纪年代末期以来迅速崛起的新科技,纳米结构的微粒,以其独特的微粒性质,例如量子尺寸效应、异常的発光现象引起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作为一种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硫化锌显示出许多特异的光电性能,它的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效率较高,在光致、电致发光、磷光体、传感器、红外窗口材料、光催化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具有闪锌矿型立方晶体和纤锌矿型六面体型两种结构,常用于发光材料的胃闪锌矿型。 制备纳米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其中化学法主要油热分解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等,但这些方法中反应需要高温,大量使用有机溶剂,过程控制复杂,设备操作费用高,颗粒均匀性差,粒子易粘结或团聚等。 参考先前已进行碱性条件下的合成研究,但是结果不理想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能源问题的增加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使人们认识到了开发可持续、绿色环保新型能源的重要性。电催化可以应用在电解水、二氧化碳及氮气固定等反应中得到绿色能源和化工产品。电催化剂在这些能量与物质转换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提高化学转化的速率、催化效率和催化选择性。目前,各类材料尝试着应用在电催化中,如金属材料、碳材料、氧化物、硫化物、硼化物和磷化物等。 纳米材料在电催化中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纳米金属晶体材料,由于具有特定的形貌结构特征和稳定的晶体结构及暴露面,已经得到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最近,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结晶度的纳米金属材料应用在电催化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能,并且相关研究者提出,非晶态下的纳米金属催化剂由于理论上存在丰富的低配位原子和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蒸养混凝土,是利用蒸汽对混凝土的凝结放热与热量传递机理,相较于常温标养混凝土而言的一种混凝土制品。由于蒸养混凝土具有早期强度高、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的特点,其广泛应用于铁路、桥梁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但是,通过蒸汽养护工艺制备的混凝土制品,在具体应用中表现出服役寿命短、维护频次高的缺点。究其原因,高温水化环境致使蒸养混凝土微观结构孔隙率大、后期强度不足,进一步导致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倒缩,由此,较之标养混凝土,蒸养混凝土更易产生钢筋锈蚀。 核心问题很清楚,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阻隔氯离子渗透混凝土制品的过程。 由此展开的思路有三: 1、固化控制氯离子传输; 2、表面涂装防水有机材料; 3、紧密堆积控制氯离子传输。 固化控制氯离子传输的方法依
全文总字数:2452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由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强度低,硬度差,通常需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多年来增韧改性一直是不饱和聚酯树脂(UPR)改性领域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课题,在诸多的增韧改性方法中,增韧改性是以牺牲不饱和聚酯树脂宝贵的强度或其它性能(如耐热性等)为代价的,目前尚没有1种改性方法使UPR的强度和韧性同时增加,以提高树脂的综合机械性能。本研究尝试以硅烷偶联剂改性钛白粉作为不饱和聚酯中的添加材料,以期达到同时增强增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目的。未经表面改性的钛白粉颗粒,粒径很小,具有较高的比表面能,极不稳定,在涂料介质中的分散性较差;加之其表面存在晶格缺陷,使颗粒表面存在许多光活化点,耐候性较差(耐候性是助剂原料耐各种气候的能力
全文总字数:2392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利用半导体光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因其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太阳能以一种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而成为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金属硫化物是重要的一类半导体材料,在光催化领域具有广泛运用。然而,金属硫化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易于团聚、光电子产生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本课题主要利用热解法来制备新颖且稳定性好的Zn0.5Cd0.5S@RGO复合纳米材料。该方法具有合成简便、成本低廉、无毒害、实验周期短等优势,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负载的石墨烯与半导体紧密结合且有利于减小半导体晶体粒径、提高颗粒的分散性及增强材料在可见光区的吸光率。采取溶剂热的方法合成了双组分金属硫化物及其复合材料,对其组装机制和光催化协同效应进行了研究,并用于光催化降解甲基蓝、罗丹明B和甲基橙等染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21世纪以来世界发展的主题,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增长,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化石能源的储量日益减少。生物质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在地球上储量十分丰富,尤其是如秸秆、木屑等的木质纤维素类,是生物质资源中储量最为丰富的,其价格也远低于化石能源。因此,对于木质纤维素的利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常,木质纤维素需通过物理预处理法、物理-化学预处理法、化学预处理法和生物预处理法等方法进行预处理,得到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较大的生物大分子,这些大分子再进一步处理便可以得到更小的生物质平台分子,例如木质素进一步降解可得到酚类物质,糖类降解可得到呋喃及其衍生物(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以这些生物质平台分子为原料还可以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硅橡胶热稳定性好,是聚合物基热防护材料中最常用的基体。陶瓷化耐火硅橡胶复合材料在常温下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绝缘性等性能,在高温或火焰烧蚀后能形成坚硬的陶瓷层,在火灾发生时能够避免电路短路,确保电路通畅,且环保、低毒、低烟、成本低,因此可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领域。但传统的硅橡胶复合材料在用于热防护时,主要依靠材料烧蚀带走热量实现对内层结构保护,其耐热温度较低,不适合于结构方面的应用。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有关陶瓷化耐火硅橡胶复合材料,需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形成陶瓷层,所用成瓷填料和助熔剂等无机粉体与硅橡胶基质之间的相容性差,在硅橡胶中分散性差导致易团聚,致使烧蚀后陶瓷层强度较低,烧余物没有机械强度,且阻燃性较差。 介孔材料是指孔径在20nm到50nm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一、课题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化工类行业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是不可小觑的污染问题。近年来,我国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无机类物质(诸如Pb, Cr和Hg等重金属)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地危害。李明礼,柳诚等人的调查表明[1],地下水中的无机阳离子污染物主要包括砷,铬,汞,铅离子,其中As引发癌症、皮肤斑点、眼病、心血管病及影响儿童智力发育;Cr(Ⅲ)是人体必需的金属离子;但是若浓度过高,或以Cr(VI)的形式存在,则对人体产生相当大的毒害。Cr(Ⅵ)由于其氧化性和对皮肤的高渗透性,进人人体可危害肾脏和心肌,离子态的Cr(Ⅵ)接触皮肤,被认为有致癌作用;Hg对人体的危害可由20世纪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得以体现;Pb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可逆性和远期效应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课题的意义 中国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绿色发展将是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基调。我国耕地质量较差、面源污染较重、产品质量较低等问题突出,这些问题与绿色发展背道而驰,必须加以变革,以形成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肥具有效促进作物养分供给、合理用地养地、部分替代化肥、提供饲草来源、保障粮食安全、保障作物稳产高产、全面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绿肥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具有固氮吸碳节能减耗的作用,绿肥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作用与地位,随着社会进步与人民水生活水平提高,绿色食品深受欢迎,生产过程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而绿肥有机肥成为生产绿色食品的主要肥源,其种植与翻压
全文总字数:4758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本次毕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归纳总结近几年里有关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研究,综述其在制备、改性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SiO2气凝胶是一种以空气为主要组成成分、无定形态的 SiO2 为基本骨架,具有复杂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轻质多孔材料。SiO2气凝胶的组成中96%以上都是气体,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故俗称“蓝烟”。 SiO2气凝胶具有众多特性。其密度极低(3-500mg/cm3),拥有高比表面积(600-1200m2/g)和高孔隙率(80%-99.8%),该材料的导热系数低(0.004-0.1W/(m·K)、折射率低(1.007-1.240),还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和阻燃性。正是因为这些性质,使得二氧化硅气凝胶在航空航天、建筑、化工、医学、电子工业以及催化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一块SiO2气凝胶是在1931 年由斯坦福大学的Kistler通
加微信咨询
加QQ咨询
服务时间:09:00-23:50(周一至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