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聚合制备烟碱类农药微胶囊悬浮剂关键工艺开发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农药的使用,有效地防治了病虫草害。多年来,农药剂型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使有效成分到达并作用于靶标,实现在特定的时间内可控地释放有效成分(华乃震, 2010)。虽然农药剂型加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刘建等, 1998),但是,目前农药的有效利用率还是较低(屠豫钦等), 2由于施药方法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高达 90%施用的农药没有在一定有效时间内,以精确的剂量到达预定的靶标。如何真正实现农药的有效控释,是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面临的一大问题,也是农药剂型加工发展的方向,构建农药控释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农药利用率低的问题。
常规农药剂型(乳油、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等)(华乃震, 2008),无论是以液体分散体系还是固体分散体系施药,有效成分在施药以后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易受到外界环境(光照、土壤吸附、微生物降解、水解等)影响,使得有效成分在发挥药效以前容易降解或分解,靶向性和控释作用较差。将农药载药微粒微囊化是获得农药缓控释体系的一个有效途径(ang, 2000; knowles, 2008)。微囊化的农药载药微粒根据应用要求的不同,加工成微囊粒剂或是制成水基性的微囊悬浮剂,其中的有效成分与外界环境之间有一层囊膜隔开,一方面可以降低外界环境因素,如光解、水解、微生物等对有效成分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不同的囊材,微囊中有效成分可以以不同的机制释放到外界环境,可降低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延长持效期、减轻药害、降低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及增加农药的适用范围等。农药控释体系可以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以及环境条件,使农药按照需要的剂量,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部位,持续稳定可控地进行释放(肖艺等, 2007),以达到最安全、有效、经济地控制病虫草害发生的目的。
毒死蜱,是一种中毒,氯化有机磷类杀虫剂(石利利等, 2000)。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属于广泛使用的 40 种有机磷农药之一,且属于神经毒性化学物质。由于它的大量和普遍使用,增大了有机磷农药对农业从业人员的风险暴露。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可引发骨髓癌、前列腺癌、神经认知缺陷及呼吸系统疾病等,所以,毒死蜱在农业上的过度使用需要得到控制(dam 等, 1999)。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80g-l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的研制
480g-l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通常通过三种方法来制备: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和相分离法-复凝聚法。其中本研究采用界面聚合法,选用聚氨酯作为包覆材料,其中硬链段为mdi,软链段为peg。将mdi和peg混匀作为聚氨酯预聚体,将毒死蜱原药,预聚体和二甲苯混合均匀作为油相,将乳化剂和水混合作为水相,将水相和油相混合,以10000r|min转速剪切三分钟后,将乳液转入250毫升三口烧瓶中,恒温条件下,以1200r|min转速搅拌,加入扩链剂反应一段时间,升温固化,再加入适量的分散剂、助悬剂、防冻剂搅拌均匀,即得到均一稳定的毒死蜱微胶囊悬浮液。
(2)甲基嘧啶磷微囊悬浮剂的研制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研究内容
(1)界面聚合制备烟碱类农药微胶囊悬浮剂
a)水相: 3g 3305 5g3936 水39g,剪切搅拌均匀。油相:24g功夫 16g150#,加热完温度尽量控制在55oc以下,之后加入2g mic50,搅拌均匀。乳化:油水相混合,剪切3min-5min,取样稀释后,测粒径并用显微镜观察微粒分布情况;
4. 研究创新点
一、特色
持效期大大延长,特别是用于地下施药持效期可达三个月以上。
明显降低接触毒性,cs与ec、ew、sc等剂型相比,接触毒性可降低一个数量级。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