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绿地中的互动式景观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出现过多将城市景观表达得概念化、流于形式,为了突出设计者的某种设计思想,并没有有效的考虑到体验者与设计作品的融合,使得很多使用者走马观花,人景分离,不能将景观设计作品与体验者达到思想上的高度融合,缺少了体验者与景观的互动体验,而导致体验者对景观设计作品了解甚少,感受不到设计者所表现的真正意图。
本课题主要探讨的是将互动设计融入到城市公园绿地设计中来,转变形成现代城市互动景观设计的新领域,考虑到人的情感需要、融情于景,充分关注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等元素也是在设计中需要探讨的重点。
课题希望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城市公园绿地中人与景观的交流互动,能够更好使城市公园绿地服务于大众。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尼尔森诺曼集团的联合创办人和灵魂人物,美国苹果公司先进技术组副总裁唐纳德诺曼就在其代表作《情感化设计》中阐述了设计与情感的关系,并解决了长久以来产品的实用性与观赏性的矛盾的问题。加利福利亚的邦布拉儿童乐园为了使读者更好的理解并准确的为自己定位,在园林小品的设计中,让孩子们在丛林花园和沙地里挖掘,以寻找化石、人类遗产。他们穿着老式的衣服自己在交互式的厨房里准备食物,他们还能爬岩石和楼梯,玩各种游戏。这样让儿童身临其境地参与体验自发性游戏扮演各种角色,即有助于智力开发,又极大的开拓了景观的互动性。(国内)诗有三境就是盛唐诗人王昌龄智慧凝结的思想,这个理念出自于王昌龄的《诗格》一文,其中他将诗的境界归为三层: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这里诗境的三层次也可用来渗透到设计的三境中来,三个层次的境界是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层层递进,这三个层次可以这样解读,物境是人们对设计作品的直观体感表达,情境是置身设计之中的情感抒发,而意境是在设计中达到天人合一的最深的灵魂升华。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除夕之夜,人们团圆吃的丰盛年夜饭是物境,一年一次的全家欢乐团聚是情境,家人间彼此的真挚祝福和对来年的向往和展望是意境。青岛张村河景观设计中就是将三境层中的物境,情境,意境真实的展现出来:人们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中最直观的感受是物境;人们置身在张村河景观中随时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是情境;在张村河景观中体会到天人合一的灵魂升华是意境。最终人们将情感体验融合到城市互动景观中,真正的做到融情于景。
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营造,其实也是互动式园林设计的典范,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能赋予空间无穷的想象力,并唤起人们的内在情感。因而,具有一定使用功能和游览价值的园林景观,不仅是一种空间的艺术创造,更是人们的精神寄托。通过具体场地空间及其景物的处理,使空间景观获得一定的寓意和情趣的过程就是园林意境的创造,这种意境体现了人与园林景观的情感互动,意境带给人们内心极大的情感满足。园林中的声境美,也体现了一种互动式的园林设计,关于园林景观的声音,早在《园冶》中就有提到:瑟瑟风声、夜雨芭蕉、鸟唱蝉鸣、弹琴竹里,松海涛声,古寺钟声3,渔舟唱晚等都是人们对声景的向往之情,人与景的互动之情。现代互动式声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塑造一 个整体环境,其中包括声音、听者和空间环境三要素,它们彼此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声景观的设计,不仅要研究声要素本身,还应研究其与听者、物质空间环境、社会文化、历史文脉的关系。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3月1日~ 3月31日:查阅资料,收集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4月1日~ 4月30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调研实践、案例研究、撰写论文,多次修改。
(3)5月1日~ 5月20日:毕业论文写作定稿。
4. 研究创新点
互动式园林由于充分调动人与景观环境之间的对话,体现为一种动态的设计。
它能拉近使用者与设计者之间的距离。
用设计的有效手段来引导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是设计对人们的最大的影响。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