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源性湖泛发生过程中营养盐负荷的变化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湖北部水域时常出现水体浑浊、颜色为浆褐色、界限清晰,时有气泡冒出,并伴有似下水道恶臭和硫化氢的气味、湖面漂有以湖鳅为主的死鱼现象,通常称之为黑水团或污水团亦称为湖泛。
经过近年跟踪监测与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湖泛是指湖泊富营养化水体在藻类大量暴发、积聚和死亡后,在适宜的气象、水文条件下,与底泥中的有机物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产生生化反应,释放硫化物、甲烷和二甲基三硫等硫醚类物质,形成褐黑色伴有恶臭的黑水团,从而导致水体水质迅速恶化、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的现象。
湖泛不仅使水体水质严重恶化,通常伴随着造恶臭,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和生态系统破坏,甚至还引发了周边城市饮用水供水危机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湖泛是指在湖岸边、入湖口和湖汊聚集的蓝藻与发酵上浮的淤泥相混合,在厌氧状态下分解造成水质发黑发臭的现象。
目前,国内较为有影响力的主要为太湖湖泛。
"湖泛"是太湖水域近年来发生的重要环境灾害问题之一.并且,将蓝藻水华引发的太湖水域黑臭水团现象称为藻源性"湖泛",并将其形成过程分为藻源形成、厌氧反应产物"泛"起、黑臭水团聚积3个阶段.针对太湖湖泛,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例如陆桂华,马倩针对2007年和2008年太湖贡湖和无锡宜兴近岸水域及近年来太湖北部湾区域发生的"湖泛"现象,通过实测监测和历史资料分析,揭示出太湖湖体污染负荷高、水体藻类死亡,太湖的流泥分布,风场、气温、水位等要素的组合,是"湖泛"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为进一步研究"湖泛"机理和防治提供了科学基础和途径。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使用雷磁jpb-607a 型便携式溶解氧分析仪(中国)现场测定测定水体do,用0.45um滤膜过滤水样,测定ss。
2)水体中营养盐的测定都采用《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法》中的方法进行。总氮(tn)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氨氮(nh4 -n)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硝态氮(no3--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态氮(no2--n)采用重氮-偶联比色法测定。总磷(tp)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解性活性磷(srp,文中以po43--p 计)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
4. 研究创新点
对藻源性湖泛发生过程中营养盐负荷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为湖泛发生过程恶臭,黑色物质的产生提供理论基础,并可以进行比较和相关性评价,为之后的不同区域众多湖泊研究奠定基础。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