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文献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红壤中高效产胞外多糖细菌的筛选及鉴定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在土壤上进行,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均直接或间接从土壤中生产,土壤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措施的效果,所以土壤是农业的基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1]。我国土壤的基本状况:(1)人均数量偏少。我国人均耕地、林地、牧草地仅为世界人均数量的45%、2519%和3619%。(2)整体质量偏低,表现为:因生态环境恶劣或土壤肥力低下而难于农林牧利用的土壤占总面积四分之一;已利用土壤的肥力水平也偏低。(3)土壤退化现象仍较严重。不仅现有已退化面积较大,而且水土流失、土壤沙化、酸化和盐渍化等现象大多在继续扩展,在土壤养分失调方面,氮和磷的缺乏已初步缓解,但钾和某些中微量元素的缺乏面积仍在扩大[2]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是作物高产所必须的土壤条件之一。其作用有三,即保证和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影响土壤酶的种类和活性、维持和稳定土壤疏松熟化层。不同粒级的微团聚体在营养元素的保持、供应及转化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3-5]。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大、小粒级微团聚体自身的作用而且与它们的组成比例也有关。近几十年来, 国内外土壤研究者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与土壤团聚体形成之间的关系作了大量研究。在土壤环境中,由微生物产生,并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去的胞外多糖,将菌体与菌体周围的土壤颗粒、其它有机物质或无机物质、植物根系或其他种属的菌体等粘接起来,形成团聚体,对于细菌周围微环境的改善,协调与其他物质之间沟联系有着重要作用[6-9]

产胞外多糖细菌在不同环境中均有广泛分布,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产胞外多糖菌存在种的差异。kaci et al.(2005)从干旱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胞外多糖的根瘤菌并对其产生的胞外多糖的特性进行了研究;为了分析固氮细菌胞外多糖合成能力,pawlicki-jullian et al.(2010)从苜蓿根瘤内分离到能够合成胞外多糖的固氮菌,通过革兰氏染色、氧化酶反应和api20e系统将菌株鉴定为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土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terrigena)、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和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另外,一些分离自各种土壤环境中的芽孢杆菌,如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胶质芽孢杆菌(b. mucilaginosus)、土壤芽孢杆菌(b. edaphicus)和蜡状芽孢杆菌(b. cereus)均能在胞外合成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荚膜多糖 [11-14]。出土壤环境外,tallgren et al. (1999)甚至还从甜菜内分离到产胞外多糖的细菌乳酸杆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和河生肠杆菌(enterbacter aminigenus[15]。上述研究表明,产胞外多糖菌种质资源的挖掘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内容:

通过测量产胞外多糖含量,筛选从红壤中分离出的产胞外多糖菌株,选取产胞外多糖能力相对较强的30株,提取其dna,扩增16s rdna片段,测序后在ncbi网站上对比进行初步种属鉴定。

研究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本实验采用的是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可溶性多糖含量

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先水解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糖醛衍生物,然后与苯酚生成橙黄色化合物,再以比色法测定。

2.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菌株胞外多糖,制作样本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测定产胞外多糖含量,筛选出多株高效产胞外多糖菌株,为研究产胞外多糖细菌在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的菌株资源,也将丰富产胞外多糖细菌的种质资源库。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4年2月15日3月15日,高效产多糖菌株的筛选;

2014年3月16日3月25日,筛选出的高效产多糖菌株的dna提取;

2014年3月26日4月1日,pcr扩增以及送公司测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