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文献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非线性振动磨机总体及隔振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矿物深加工技术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要求许多原材料具有细微的颗粒、严格的粒度分布、特定的颗粒形状和极高的纯度,但是企业里使用的普通振动磨装置不仅形体笨重、结构复杂,负荷变化大、功耗大、噪声大、磨距离短,而且轴承、筒架等维修频次高,激振源故障频繁,维修时须停产,人们对振动磨方法的改造与创新虽取得了一些推广和进步,但近年来尚未有根本性的工业化进展,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所以企业提出了产品改进的迫切要求。

针对现有超细粉碎中物料团聚及不细化的问题,进行具有强非线性激振功能的二级偏块振动磨机,样机主振系统采用非线性硬特性线节距橡胶涂层复合弹簧,使其刚度具有随振强变化而变化的特性,以适应主振系统储能节能和稳定工作的需求。隔振系统采用具有高内阻的环形橡胶复合弹簧,使主振弹簧传递的高振强,通过隔振系统得到大部吸收。形成主振与隔振两个系统,这样可提高系统效率,实现节能和降噪的目的,而且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瞬态振动强度和激振力,可以形成瞬态高振强振动粉碎状态下的粉体强碰撞行为,对于解决超微粉体的团聚、反粉碎、不细化等问题具有明显成效。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1.对于振动磨运动状态的分析与处理

由于振动磨的运动状态极为复杂,它本身集介质、物料、磨筒等多相物质于一体,又 常处于特殊机械力、特殊热应力以及特殊化学反应力等因素的联合作用下,不确定因素众多,加之振动磨整机质量大、负荷变化大,使得振动磨特别是大型、特大型振动磨的噪声大、功耗大等问题难以解决,且轴承、筒架等部件维修频次高,激振源故障频繁,人们对振动磨方法的改造与创新自德国gock教授后虽取得了一些推广和进步,但近年来尚未有根本性的工业化进展。

2.针对超细粉碎中物料团聚及不细化的关键问题,进行机理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1]和[2]得知,振动磨机能对细磨和超细磨产生很高效率的机械式粉碎。其振动原理是通过磨介的高频振动给物料施加强烈的冲击、挤压、摩擦和剪切,使被加工物料达到断裂、粉碎、研磨、细化之目的。采用振动磨技术加工粉体具有产量大、成本低、工艺简单、高效节能、产品粒度均匀、产品污染小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矿、化工、建材、医药、食品等领域的粉体材料制备。

由文献[3]和[4]的阅读,可以了解到,振动磨技术在机械法颗粒制备领域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颗粒体系的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改变、形态和形态分布的改变、微结构及性质的改变均可通过振动磨来实现。高振强振动磨技术指在振动强度较高条件下的振动磨技术,采用高振强振动磨技术制备超硬材料的超微粉体是为了解决超硬粉体在超微粉碎过程中颗粒不易细化、易团聚等问题,实现超硬粉体的微纳化。

根据文献[5]所知,研究振动磨机碎磨机理及其最优磨碎方式的问题上,逐步形成了两大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其一主张大振幅、低转速;其二是主张小振幅、高转速。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过程中,国内外的很多专家和学者曾对单个磨介颗粒的运动,将磨介群视为质点系而对其质心的运动进行了研究,但对磨介群(含物料)内部的运动,磨介群动力学特性则缺乏统一的认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1)查阅相关资料,整理有用信息;

(2)磨机原理与结构分析;

磨机主要包括磨筒、上质体、振动电机、主偏块、副偏块、主振弹簧、导柱、下质体、二级 偏块、隔振弹簧、底座、锁紧螺栓等零部件。磨筒安装在上质体之上,上质体与下质体之间通过主振弹簧及上质体和下质体上的弹簧导柱相联接,下质体通过减振弹簧支承在底座上,振动电机倒装在上质体的托板下,既是动力源又是激振源。工作时,上质体和下质体分别以不同的振幅和加速度振动。显然,上质体的振幅和加速度较大,可提高磨筒内介质对物料的冲击破碎能力。下质体的振幅和加速度较小,再通过隔振弹簧可大大减小传给基础的动载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第1周 完成英文翻译,提交英文翻译给指导老师批阅。

第2周 英文翻译经指导老师批阅合格并确认后,译文和原文均用pdf格式,上传至毕业设

计管理系统。译文封面用标准模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