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 研究影响白蛋白纳米粒形成的影响因素和纳米粒稳定性的评价技术。
- 制备DST白蛋白纳米粒并通过制备掌握解决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常用技术和评价方法。
- 进行处方优化,掌握处方考察的常用优化方法。
研究手段:
本实验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DST白蛋白纳米粒,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影响白蛋白纳米粒形成的因素,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行处方优化,并对纳米粒的稳定性进行考察。
- DST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1]
称取200 mg 牛血清白蛋白( BSA) 溶于 20 mL 超纯水中,超声溶解,作为水相;另称取20 mg DST、40 mg 胆固醇、40 mg 蛋黄卵磷脂溶于0.9 mL的氯仿中,超声溶解,作为油相。在高速剪切仪的作用下,将油相缓慢地注入水相中,高速剪切 8 min,制备得到粗乳,迅速将粗乳转移至高压均质机中,均质10次,在35℃下,减压真空除去氯仿,得到白蛋白纳米粒胶体溶液。加入3%的甘露醇,溶解后,转移至-80 ℃冰箱冷冻 24 h,然后迅速转移至冷冻干燥机中冻干36h,得到纳米粒冻干粉。
- 粒径和电位测定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白蛋白纳米粒的粒径、分散系数(PDI) 及Zeta电位进行测定,
- 形态学观察[2]
将白蛋白纳米粒胶体溶液滴加在覆盖有支持膜的铜网上并用3%磷钨酸染色,待其晾干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1]
4.1白蛋白纳米粒样品的处理
精密量取白蛋白纳米粒胶体溶液1.0mL于5 mL量瓶中,加入0.5mL 0.01 mol·L-1盐酸,用无水乙醇定容,摇匀,超声5min,用0.22mu;m微孔滤膜精滤,进样 HPLC检测测定峰面积,计算。
4.2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