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配比羌活-独活药对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6 04:1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拟研究的问题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rerygium franchetii H. de Boiss.)的干燥根茎及根,味辛,性温,归膀胱、肾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的作用。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rt Yuan)的干燥根。味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两药多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据文献报道,独活、羌活中化学成分复杂,且常相须为用。本课题拟采用HPLC-QTOF/MS,快速分析不同比例独羌提取物的多种化学成分,根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准确质量和元素组成、丰富的碎片离子信息,结合文献数据,对药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二、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此研究采用HPLC-QTOF/MS技术,将飞行时间质谱的高分辨率、高选择性与液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结合起来。可同时得到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紫外光谱、分子量及特征结构碎片等丰富信息,定性分析药对独羌中的化学成分。

  1. 综述

独活-羌活药对配伍增效古今探究研究

摘要 羌活与独活因其性味相似,都有祛风除湿的功效,自古以来就被人们配伍用作风湿痹症、风寒表证、历节风等的治疗。本文通过查阅有关羌活-独活配伍古今研究的文献,归纳总结其配伍后功效变化及可能原因。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二活配伍不仅能够一上一下除去通体风寒湿邪,还能兼顾表里;现代研究证明羌活与独活配伍用于大鼠关节炎模型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且配伍前后药物有效成分部分发生了变化,可作为药对配伍增效的依据之一。

关键词 羌活-独活 药对 功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 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 的干燥根。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rerygium franchetii H. de Boiss.)的干燥根茎及根。中药独活与羌活为常用药对,早期并未被区分开来,自隋唐以后人们逐渐开始将其作配伍应用于治疗风湿痹症、风寒表证、历节风等。《外台秘要》中指出“羌活行上焦而理上,长于祛风寒,能直上颠顶,横行肢臂”“独活行下焦而理下,长于祛风湿,能通行气血,疏导腰膝下行腿足”。羌活行上焦,独活走下焦,配伍即可作用于全身,增强药效。现代研究也证明羌活与独活配伍后的抗炎镇痛作用明显优于单独用药,且配伍后的有效成分与单味药中不尽相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两药合用的合理性。

(一)羌活-独活配伍应用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