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背景:佐剂又称免疫佐剂,单独使用时一般无免疫原性,但与抗原一起使用时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或改变机体免疫应答类型[1]。
佐剂的生物学作用包括:1.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使无或微弱免疫原性的物质变为有效免疫原;2.增强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性,提高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所产生的抗体滴度,减少抗原的接种剂量和接种次数;3.改变抗体类型,使由产生IgM转变为产生IgG;4.引起或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2]。
近年来新型免疫佐剂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免疫学研究发展,已经研制出DNA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等多种新型疫苗。
这些疫苗纯度高,特异性强,安全性好。
但是其分子小,免疫原性弱,难以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因此需要佐剂来增强其免疫原性或者增强宿主对抗原的保护性应答[3]。
弗氏佐剂(FA)是标准的诱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佐剂,但由于其严重的副作用而不能用于人用疫苗中[4-5]。
基于这一问题,很多结构明确和合成方法可控的生物材料,在新一代佐剂中显示出巨大优势[6-8]。
在免疫应答中,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主要作用是摄取和处理抗原后将抗原递呈给T细胞,称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PC)。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