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蛋白质组学靶向定量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0 08:02

1.课题目的

本课题拟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血清蛋白质变化及其在肿瘤诊断和预后的应用。通过调研文献,学习并总结目前蛋白质组学方法,以及其在血清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学习并掌握初步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利用重组表达系统,表达和纯化2种不同的蛋白质,建立PRM方法的标准样品及定量方法。

2.文献综述

肺癌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肺癌仍是世界范围内肿瘤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而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癌症死亡原因首位,且呈现不断攀升趋势。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 TMs)是一类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所产生和分泌并释放到血液、体液、组织中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好的肿瘤标志物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不但有助于癌症的早期诊断、病理类型的判断和癌症分期,更重要的是能够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并指导个体化治疗。

化疗是大多数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而只有少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化疗有效,所以通过生物标志物评估肺癌患者化疗治疗的预后尤为重要。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主要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ProGRP)、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组织多肽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Antigen, TP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lated antigen, SCC-Ag)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n, CEA)。

蛋白质组( proteome ) 是指由一个基因组( genome) 或一个细胞或组织表达的所有蛋白质,也可以指细胞或组织、机体全部蛋白质的存在及活动方式。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一门在器官、组织、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研究完整蛋白质组表达、翻译后修饰以及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有赖于一整套技术,这些技术按照其流程主要包括蛋白质分离技术,蛋白质鉴定技术,蛋白质鉴定技术,蛋白质间的相关作用分析技术。蛋白质分离技术主要是电泳,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双向电泳技术(two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对目的蛋白的筛选通常与双向电泳连用,主要采用Western 印迹和差异蛋白比较分析。质谱是蛋白质鉴定的主要技术,包括一级质谱,二级质谱等。蛋白质间相关作用分析技术主要有酵母双杂交系统( yeast two hybrid system)和表面等离子共振(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

现有的蛋白质组定量分析主要基于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和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两大类技术,近 10 年来随着高精度生物质谱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定量技术已成为主流的分析手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