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I数据的城市功能区识别研究——以南京市为例文献综述

 2023-04-22 03:04

文献综述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功能区的精确识别对于城市规划与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对城市快速发展的促进有的放矢,利用POI数据可以有效地识别城市街区功能和空间结构,并可以根据功能区各自的功能,形成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服务区、公共管理区、交通与道路功能区等不同的功能区模块,通过利用网络途径,下载获取南京市的各类POI数据,借助ARCGIS进行分门别类,分析和比较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每个POI数据的下级属性可视化,包含坐标、名称、类别等属性,生动有效精确的反应南京市居民生活中功能区的分布状况,加之国内城镇化使大量农村人口和资源涌入城市,特别是南京等一线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导致城市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社区治理等问题,国内对其进行研究,合理改善城市问题,首当其冲就对城市的功能区及其空间结构布局进行调整,提升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秩序、协调人地关系进行研究,加之利用及发挥POI数据的特别作用,POI数据具有空间特点,是Point of interest的缩写,可以翻译为兴趣点或爱好点,应用到地理信息系统中,一个POI可以是一栋房子、一个商铺、一个公交点等,其次国内POI数据的供应商没有太多资源限制,下载数据对城市进行街区,功能区的划分,将POI数据进行分类,并排序优先级,比如一个街区中心的兴趣点是某商场,周围很多住宅区,在评定时候也要按照商业区地块对待,进行排位顺序,数量判定,给地块进行定义,国内对与城市功能区的划分识别研究按研究方法可分为定性研究时期和定量研究时期,定性研究时期多从土地利用状况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功能区划分,我国教授利用模糊聚类法和专家打分法依据现状土地资源特点建立分区指标体系,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越来越多学者借助大数据平台,利用POI数据展开对城市功能区识别划分的定量研究。

国内相关研究,首先了解研究区域的概况、城市人口数量、城镇化率、市辖区面积、城市大体布局等,从早期城市功能区研究的文献资料来看,研究区域相对宏观,用地功能的识别依赖规划从业者和专家的主观经验判断,识别结果较为主观,但近年来,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达,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借助大数据平台,利用POI数据展开对城市功能区识别的研究,总体来说,利用兴趣点研究城市功能区应用较为成熟,目前来说POI数据是最易获取且最具有可信度的数据,在本科阶段对大数据、POI数据比较感兴趣,以此为基础进行南京市主城区功能区识别进行探讨,国内研究所采用的POI数据一般通过python代码爬取到高德地图的数据,研究方法有诸如功能指数、权重确定、核密度分析等,功能指数表示研究单元内每类功能所占的比重,借助Excel进行计算,根据每一种POI功能占整个基本研究单元数量比重,再基于功能占比求出这个基本研究单元的功能指数,从而对基本研究单元的功能性质进行划分;还有POI数据进行权重确定,因为POI数据作为一种基于位置服务的数据,其仅包含位置及属性信息,而功能用地是一种空间实体,不同功能的面积及影响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可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结合南京市的现状,依据功能的公众认知度及一般面积范围对POI数据进行加权赋值,其次进行比例抽样验证,比例权重均衡时,准确率较高;核密度分析可以反映各功能点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其值越大,则说明该区域内点的分布越密集,因为其结果具有渐变性且抗干扰性较强,可以精细化地反映功能在空间上的分布,最后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对街区单元中各类用地的核密度进行统计分析,另外国内外对于功能区识别的结果产生了对土地的规划指引,在土地混合利用方法上进行了相关探索,比如,纽约市采用区划法的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弹性控制,一方面对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分别指定其功能上可供选择的相互兼容、功能类似的混合功能,另一方面针对著名广场等特别目的区,有针对性地设置功能混合引导。

再比如新加坡采用白地规划的形式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土地预留为白地,开发商可依法根据市场环境灵活变更用地性质和混合比例,避免规划调整的复杂手续,而可变更地也是在政府指引的用途中选择的,保证了整体发展与规划的相符性、可控性。

我国香港在土地混合使用的引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土地利用用途为主导用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另一方面,划定弹性空间较大的发展区,提高混合用途,以此来保证区域的高灵活性和混合性。

资料编号:[57815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