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内容
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 SF)是传统活血化淤中药当归、川芎的主要成分阿魏酸(ferulicacid, FA)的钠盐,具有抗氧化、自由基清除、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是治疗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脉管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1]。有关机制研究表明,阿魏酸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凝集,并且能抑制羟色胺、血栓素样物质的释放和选择性地抑制血栓素合成酶活性使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比率升高,因而它具有抗血栓作用;还能竞争性地抑制肝脏中羟戊酸-5-焦磷酸脱氢酶活性,有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的作用,可降低心肌缺血和耗氧量,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过氧化氢、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亚硝基都有强烈的清除作用,因其强氧化能力和能抑制酪氨酸酶活力及在290~330nm附近有良好的紫外线吸收的作用而受到化妆品行业青睐,从而在化妆品中得到广泛应用[1~4]。
阿魏酸钠口服或注射给药后吸收快且完全,药物吸收后在体内分布迅速,可透过血-脑屏障;阿魏酸钠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0.6%。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体内不易蓄积;口服半衰期为11.463.2min。大鼠静脉给药分布半衰期为3min,清除半衰期为115min[5, 6]。由于SF消除半衰期短,体内消除快,血药不能持续维持平稳,口服片通常每天服用3~4次,需要频繁给药,给患者带来不便,同时增加了不良反应。
目前已上市的阿魏酸钠药品主要有阿魏酸钠、阿魏酸钠片、注射用阿魏酸钠。由于已有上市的剂型不能很好的满足患者的需要,因此开发新剂型成了热门课题。特别是在缓控释制剂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正处于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阶段的阿魏酸钠缓控释制剂有如下:
阿魏酸钠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如宋德成[7]以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聚氧乙烯或聚乙烯醇为半透包衣膜,渗透剂30%-95%,粘合剂1%-8%,崩解剂2%-10%,润滑剂0.5% -3%制备成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其研究报道,可以克服现有制剂的缺陷,选择膜控技术,渗透泵制剂,可恒定释药,体内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24小时。可减少服药次数,每日一次,近零级释药,血药浓度平稳,副作用小。
缓释小丸,如张立超等[8]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空白丸芯及载药小丸;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为包衣材料,流化床制备SF缓释小丸;释放度试验考察
小丸的体外释药特性及释药机制。结果表明小丸的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有较理想的体外缓释效果。
胃内滞留漂浮型漂浮制剂等缓控释制剂, 如邓家欣等[9]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亲水性凝胶骨架,碳酸氢钠为起泡剂,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方法制备漂浮片。与市售普通片相比,在提高释放度、漂浮性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 研究方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