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血浆中一类新药SIPI-7623的LC-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文献综述

 2023-01-28 10:01

研究背景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TC升高),高甘油三脂血症(TG升高)或二者兼有。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寻找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降血脂药一直是医药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1,2]。

1目前临床应用的降血脂药物

1.1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

这类化合物主要是指他汀类,该类化合物主要是通过选择性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起作用。该酶受到体内胆固醇代谢的调节,若细胞内胆固醇排空可致该酶活性增加,而使体内胆固醇合成加速;相反,细胞内胆固醇量增多,该酶活性下降,胆固醇在体内合成减慢。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使体内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减少,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来源。同时,该类药物增加或激活肝细胞表面的LDL受体表达的水平而减少血液中LDL的含量。因此,他汀类药物具有选择性好,疗效高的特点,副作用较少,可明显降低由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药物。迄今为止他汀类药物已经发展了三代。第一代以发酵方法从微生物中获得的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汀;第二代是半合成物,如阿托伐他汀;第三代是全合成的药物,如氟伐他汀;最新上市的他汀类(rosuvastatin)以及在开发研究中的pitavastatin。从化学结构分析,他汀类分为前药和活性体两类。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为活性药物,易溶于水,在体内直接发挥作用。洛伐他汀、辛伐他汀为内酯,无活性,在体内水解后发挥作用。

1.2贝特类药物

该类化合物属于贝特类,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最有效的药物,对于LDL-C疗效较差。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有环丙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以及吉非贝齐,环丙贝特副作用大,临床应用少。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改变编码控制脂蛋白代谢的基因,激活过氧化物酶增生因子活化受体(PPARs)转录因子,借助PPAR,贝特类药物降低脂蛋白的产生,导致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及分泌减少,增加脂蛋白酶的酶解活性,加速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微粒化非诺贝特于1998年被FDA批准使用,单用效果较好[3]。与其他降脂药联用,剂量比常规非诺贝特剂量低,生物利用度提高[4]。贝特类药物与他汀类对于血脂的改善有互补作用。该类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恶心、腹泻,严重的导致肝损害,与他汀类联用增加肌病的危险。且经肝细胞色素P450代谢,经肾脏排泄,对华法令、胰岛素有相互干扰作用。

1.3烟酸类

烟酸是最早应用的降血脂药,它通过抑制肝脏中的产生,从而降低甘油三酯和VLDL胆固醇水平并且升高HDL的水平,与胆酸螯合剂或他汀类联用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但该药的速释制剂不良反应大,基本上不单独应用,与食物同服可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