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An)是由氨基糖与氨基环醇通过氧桥连接而成的苷类抗生素,对于细菌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因其价格便宜、抗菌谱广曾经是抗菌药中的主流药物。
然而,因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耳毒性、肾毒性等副作用,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本文将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耳毒性的作用机制、防治措施以及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豚鼠;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AmAn)是临床应用中重要的抗感染药物, 具有水溶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抗菌谱广、抗菌能力强和吸收排泄良好等特点, 是治疗革兰阴性菌和结核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抗菌作用原理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但是在大量的临床案例中发现这类药物可能会对肾脏、前庭和耳蜗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1】。
近年来,人们对于氨基糖苷类以及其耳毒性的研究逐渐深入,先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耳毒性的作用机制以及动物模型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该类药物耳毒性预防和治疗的策略和新进展、新展望。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抗生素是由氨基糖与氨基环醇以苷键相结合相连的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氨基等碱性基团,显碱性,可形成结晶性硫酸盐或盐酸盐,水溶性较大【2】。
用于临床的氨基糖苷抗生素主要有:由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例如链霉素(Streptomycin),卡那霉素(Kanamycin)及半合成的阿米卡星(Amikacin)等;由小单孢菌产生的抗生素例如庆大霉素(Gentamicin),小诺米星(Micronomicin,沙加霉素)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包括起始阶段:抑制70S亚基始动复合物的形成;延伸阶段:与30S亚基的P10蛋白结合,致A位歪曲,mRNA错译,组织移位;终止阶段:阻止终止密码子与A位结合,阻止70S亚基的解离,同时还增加胞浆膜的通透性【3】。
2.耳毒性机制关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耳毒性的机制的学说有很多,目前尚没有确定的论证结果,以下总结关于几个较为广泛的学说。
2.1自由基学说自由基是指含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的总称, 其中以氧自由基为主, 氧自由基是生物体内有氧代谢产生的含氧的自由基,包括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烷氧自由基RO及烷氧自由基等。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