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漆的化学成分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8 10:12

泽漆是大戟科大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五朵云、五灯草、五风草,味苦,性微寒,归肺、小肠、大肠经,全草入药。泽漆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有利水消肿、消痰退热、散结杀虫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民间还用于治疗宫颈癌、食道癌等,并具有一定的疗效,因此很具有研究开发的价值。

1.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本次研究是对泽漆进行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在提取时选择合适的提取试剂和提取方法,因为天然植物中一些活性成分含量较低,提取过程中如果损失过多,最终结果可能检测不到这种物质,所以选择正确提取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验操作。分析时,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使用薄层层析是应选择合适展开剂,以达到理想的Rf值,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

2. 采用的研究手段

实验过程中可能用到的研究手段有硅胶层析法、薄层层析法、大孔树脂、MCI、SephadexLH-20柱色谱、核磁共振碳谱及氢谱、质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3.文献综述

3.1研究方法

在进行泽漆的化学成分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具体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有所了解。提取分离过程中,首先采用乙醇进行提取,从泽漆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分离纯化出许多单体物质[1],在进行分离纯化,其中最常用到的硅胶柱。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吸附力的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通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洗脱;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洗脱。本次研究中主要选用不同比例的甲醇:氯仿或丙酮:氯仿进行洗脱,比例的确定通常采用薄层层析法点样,调整展开剂比例使其达特定Rf值,展开剂比例为洗脱剂比例,同时硅胶采用干法上样,这样可以保证截面是平的,分离效果较好。研究过程中也可能用到大孔树脂,它是一种聚合物吸附剂,以吸附为特点,对有机物具有浓缩、分离作用的高分子聚合物。大孔树脂是多孔网状结构,巨大的表面积使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常用于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极性选择树脂,极性较大的化合物一般选用中极性的树脂,极性较小的化合物应在非极性树脂上分离。同时还可能用到MCI,SephadexLH-20柱色谱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之后要进行单体物质分析也就是结构鉴定,可使用核磁共振碳谱及氢谱,质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析,确定其分子量,分子式及化学结构。与此同时查找文献进行对照,分析和比较,才可确定该成分是否为所推测的化合物。

3.2泽漆的化学成分

泽漆中已知其主要含二萜酯类、多酚类、黄酮类化合物,另外,还有三萜、甾醇、氨基酸、天然油脂类化合物等多种成分[2]。科学家从泽漆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了泽漆酸、樱花苷和persicogenin3rsquo;-glucoside等3种化合物;杨莉[3]等从泽漆的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10种化合物,其中,咖啡酸、没食子酸乙酯、杨梅素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而庞维荣[4]等从中分离出了12种化合物,其中,豆甾醇吡喃葡萄糖苷、胡萝卜苷、柚皮素、木犀草素、木犀草苷、4,2rsquo;,4rsquo;-三羟基查尔酮为首次分离得到,何江波[6]用多种分离材料包括硅胶、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从泽漆的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Helioscopin D为一个降倍半萜类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从该种中首次分离。姚学军[7]从泽漆石油醚、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咖啡酸、间苯二酚、连苯三酚、没食子酸甲酯、没食子酸乙酯、杨梅素、槲皮素。根据杨莉[3]在文献中记载,泽漆中提取分离鉴别后已知成分具体如下。二萜酯类化合物是泽漆的主要有效成分,主要分布于泽漆的乳汁中,根部也有分布。二萜酯类化合物对皮肤有刺激性,有致炎、辅助治癌或抗癌的作用。从泽漆中分离得到的二萜酯类化合物共有54个化合物,其中千金二萜烷(Lathyrane)型酯有3个化合物,假白榄酮(Jatrophone)型酯有37个化合物,松香烷(Abietane)型二萜酯有4个化合物,巨大戟烷(1ngane)型酯有6个化合物,4个巴豆萜烷(Tigliane)型二萜酯。泽漆中发现的三萜化合物有:19aH-羽扇豆醇(19aH-lupe01)和羽扇豆醇乙酸酯倍半萜类挥发油橄榄醇,beta;-桉油醇,hemistepsin,4,5.二羟基-blumenolA,淫羊藿苷B2的苷元。多酚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可水解单宁和单元体多酚。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槲皮素、山奈酚和以槲皮素为苷元的黄酮苷[5]。分离得到两种氨基酸:间二羟基苯甘氨酸和3,5-二羟基苯甘氨酸。油脂类化合物有月桂酸(1aurie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1inoleicacid),花生酸(arachidicacid),山莆酸(behenieacid)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