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异喹啉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存在于众多天然产物中。1848年,首次从罂粟科植物中提取出的罂粟碱,是具有抑制真菌、病毒活性的含异喹啉环结构的天然产物化合物,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解痉药; 含有异喹啉环的天然产物还存在于其他植物中,如从黄连等植物根茎中提取出的具有抗腹泻作用的小蘖碱( 俗称黄连素);从莲科植物中提取出的具有抗 HIV 作用的衡州乌药碱和去甲衡州乌药碱; 以及从热带藤蔓植物中提取出的具有抗疟疾作用的萘基异喹啉类化合物等。同时发现异喹啉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菌、镇痛、调节免疫功能、抗血小板凝集、抗心律失常、降压等。
1、拟研究问题:
以苯乙胺、对羟基苯乙酸甲酯、溴代烷烃等化合物为原料,经过缩和反应、Bischer-Napieralski环合反应等一系列反应合成1-苯甲酰-3,4-二氢异喹啉衍生物。
2、研究手段:
通过薄层色谱确定反应进程、利用核磁碳谱、氢谱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确证。
3、文献综述:
异喹啉类化合物(Isoquinolines,IQS)是生物碱中的一类重要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防己科等数十种植物类群中。现已发现异喹啉化合物是组胺H3受体和5—羟色胺转运蛋白的调节剂,因此能够介导这两种物质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是肥胖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例如抑郁症、帕金森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等)。此外,以异喹啉为母体的一些其他衍生物也具有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而二氢异喹啉生物活性则主要表现在如抗肿瘤活性,抗真菌毒性、舒张血管活性等,尤其是在MAO抑制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方面也有显著作用。
目前为止,异喹啉骨架常用于设计药物分子中的活性结构基团, 如阿曲库铵、诺米芬辛、莫沙维林、地莫昔林 (甲基罂粟碱) 、异喹卡因等。异喹啉及其衍生物的全合成和部分结构修饰、构效关系和药物活性的研究日趋活跃, 但是目前文献报道相关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比较少,因此异喹啉类衍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药学价值。
异喹啉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