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新药的质量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07 01:01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一)依据: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

在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肾病(DN)发病率约为20%~40%,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快速增长,DN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位原因。

DN早期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的增厚及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CM)的进行性聚积;后期是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蛋白尿和肾衰竭。DN的发病机制复杂,其确切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炎性反应机制、细胞因子、氧化应激、遗传因素、激肽系统及自噬等多种因素参与了DN的发病。总之,引起DN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涉及许多信号传导通路。他们通过各自作用以及相互交叉作用共同导致DN的发生和发展。

在美国,日本及许多西欧国家中,糖尿病肾病均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位病因,DN通常发生于病程1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病程20年的患者中约4%进展为ERSD,病程30年的患者中ESRD的发生率为16%。根据北京市血液透析登记的资料,1999年北京市血液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为病因者占9%,2004年统计的结果显示该数字上升至18%。2005年ESRD患者中约40%的病因为糖尿病肾病,2007年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为9.7%,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男性为12.1%,女性为11.%;城市居民患病率为14.3%,农村居民为10.3%。按照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计,现在全球共有超过3亿的糖尿病患者,新发布的中国糖尿病发病率数据意味着全球三分之一的糖尿病人来自中国,而这一数字与2007年相比短短3年中国就增加了2200万名糖尿病人,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国人口总和。因此研究此新药迫在眉睫。

(二)研究意义:黄芪,葛根,桑白皮这三味单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均有非常突出的效果,均能降低,改善患者的很多临床指标,对治疗此病有着非常好的效果,通过临床试验其药理效果并不比市场的别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差,通过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很多临床指标,比很多同类药物效果要好很多。三味药黄芪,葛根,桑白皮市场上很易买到,而且这类药制备工艺,原材料成本比较小。若是上市后期价格比同类药物价格要低,其目的是让糖尿病肾病(DN)患者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买这类药且药效具佳。本次做这复方制剂中黄芪,葛根,桑白皮三味药的薄层鉴别意义深远,它能快速,准确地鉴别出来,对后面做此药的定量鉴别,质量检测及安全性评价都有很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自二十世纪60年代薄层色谱取代纸色谱技术,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薄层色谱广泛应用于医药企业,化工厂,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各个制造领域,分离对象成千上万。在药学类大学课程中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波普解析等主要专业学骨干科目对薄层色谱都有涉及,有些科目还作为一个重要章节讲解。近年来,薄层色谱技术迅猛发展,已经成为药材质量鉴别的重中之重。

薄层色谱是中药鉴别、中药成方制剂质量标准主要的研究和控制手段之一,其研究质量对中药成方制剂新药项目的质量标准意义十分重要。薄层色谱鉴别在我国各版药典中的应用增幅较大,如2005年版药典共收载1507项,2010年版药典仅新增就达2494项,且除矿物药外均有专属性强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另外,中药复方新药研制的质量标准

研究资料基本上采用了以对照药材作对照的薄层色谱鉴别,说明薄层色谱技术在中药分析与检验上占着重要的地位。虽然在制订药品标准时倾向于应用液相色谱技术,但薄层色谱因操作简便、设备简单、成本相对低廉、分离快速,在中药鉴别领域仍被广泛应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