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散肠道菌群转化产物分析方法的建立文献综述

 2023-01-31 10:01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生脉散肠道菌群转化产物分析方法的建立

【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生脉散是著名的中国传统方剂,由人参,麦冬和五味子三味药组成。近些年来,国内对生脉散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旨在开发新的制剂,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提高疗效1。对于生脉散的记载,历代文献不尽相同。不仅剂量,应用有差别,关于其方剂源流至今仍有争议。经考察生脉一名,出自金代医家张洁古所著的《医学启源》2。其临床应用有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3

人体肠道内寄生有大量的微生物,据研究人肠道中约有100兆存活的细菌,其中有99%以上为厌氧菌。其中拟杆菌族(Bacteriodacae),链状细菌(Cattenabacterium),消化链球菌(Peptost reptococcus),螺菌属(Spirillaceal)等专性厌氧菌和乳酸菌及双歧杆菌占优势4。传统上中草药的使用,绝大多数以方剂的形式通过口服吸收而发挥作用,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在进入肠道之后不可避免地与肠道菌群发生关联,某些成分经相应细菌的作用发生代谢转化后被吸收,较小部分的成分则以原形物直接被吸收,在肝脏解毒后经胆汁排泄,与肠道菌群接触发生结合、裂解等代谢转化再次被吸收。体内环境中肠道菌群是完成中药有效成分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作用与肝脏差不多4。中药有效成分常在特定代谢酶作用下,才能转化成具有药理或毒理作用的活性成分5。肠道菌群的生物学功能可以从三方面来阐述:即维持肠道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拮抗病原微生物的定植,感染和刺激/调控人体的免疫功能。这些功能相互密切关联,互相促进6

近年来对生脉散的分析研究的比较多,夏云等7用硅胶色谱分析生脉散和各配伍组水煎剂,结果显示:生脉散全方提取液有一成分含量明显增加;并鉴定该成分为5-羟甲基-2-糠醛(5-HMF)。朱丹妮等[8]将14个配伍组用HPLC法测定5-HMF的含量,结果表明:凡是有五味子的配伍组中都含有5HMF,且五味子和麦冬同煎时5-HMF含量显著增高,5 - HMF含量随着麦冬用量的增加及煎煮时间的增加而增高,煎煮1.5 h后5-HMF的含量最高,生脉散合煎第1次就已被提取出88%,前2次煎煮时即提取完成。朱丹妮等[9]用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法研究各配伍组(人参、人参加麦冬、人参加五味子、生脉散、麦冬、麦冬加五味子、五味子)中人参皂苷的含量变化;也测定了不同量麦冬、五味子对人参皂苷含量的影响。

本课题以生脉散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体外肠道菌群转化,并通过HPLC鉴定生脉散转化前后成分的差异,对生脉散的效应物质基础进行阐述。

【解决的问题】

1. 生脉散肠道菌群转化体系的建立

2. 生脉散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