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实验背景
随着临床上中药引起肝毒性损伤报道不断增多,中药导致肝毒性损伤的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肝功能障碍是中药导致肝毒性的重要表现,目前通过对临床常用的肝功能相关指标的作用与其毒性相关程度的分析发现血浆清蛋白(ALB)、血总胆汁酸(TBA)、间接胆红素(IBIL)、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与肝毒性损伤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作为中药导致肝毒性损伤的一级筛选指标。
临床上补骨脂的用药方式主要是水煎,其中补骨脂的水提液当中含有多种成分,包括: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等等。也有文献报,补骨脂经过水煎提取会降低其毒性,但是不会完全的消除其肝毒性,所以补骨脂水提液也可以导致肝毒性的发生,这就表明补骨脂的水提液当中含有导致肝毒性发生的成分,补骨脂经过水提之后很多成分会被去除,其中补骨脂酚,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苷,异补骨脂素这五种成分是水提液中的主要成分,也就是说补骨脂酚,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苷,异补骨脂素这五种成分当中全部或者某些具有肝毒性。
2005年韩国报道44岁的一个妇女因以补骨脂泡茶饮用而导致急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2009年香港报道3例肝损伤病理,并认为与使用补骨脂有关,这3例患者均使用补骨脂的方剂或者补骨脂注射剂。补骨脂的肝毒性已被不同的实验研究所证实,邓平香等研究者报道服用较高剂量的补骨脂水提液对肝细胞有毒性,补骨脂大剂量灌胃一个月,可引起大鼠肝脏肿大,肝系数增高,血清AST、ALP、ALT有升高的趋势,虽然并未引起病理改变,但这证明补骨脂大剂量使用会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在本实验中我们需要知道补骨脂素这一成分是否能够引起正常细胞的肝毒性。
有实验研究补骨脂水提液的肝毒性机制,在补骨脂肝损害临床病例中有胆汁淤积的表现,所以补骨脂的肝损害表现是否会是因为干扰胆汁酸的正常合成转运是研究验证的重点。胆盐输出泵(BSEP)和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是肝细胞膜上分别将胆汁酸由肝细胞分泌至细胞间胆管和从血液转运至肝细胞的胆汁酸转运体,它们在胆汁酸的转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研究考察肝脏中与胆汁酸转运相关的 BSEP、NTCP 的变化情况,以了解补骨脂水提物是否能影响胆汁酸的转运,该实验结果表明补骨脂水提物对胆汁酸转运体的影响是降低其将胆汁酸排出肝细胞的能力,有引起肝细胞中胆汁酸浓度水平升高的可能。细胞内胆汁酸浓度的升高可导致细胞损伤,这也许是补骨脂水提物造成肝损伤的作用途径,本实验主要验证其他的引起肝细胞毒性的机制,如补骨脂素是否能够引起正常肝细胞当中的脂变,从而影响其肝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发生肝毒性。
补骨脂素作为补骨脂当中重要的一种成分,其对正常肝细胞L02的影响是否就与补骨脂水提液相同,都具有肝脏的毒性反应,补骨脂素又将会引起哪些正常肝细胞L02的毒性反应,其引起肝毒性的机制又是什么,是否为补骨脂素导致正常肝细胞L02当中的脂变而导致了肝脏的毒性反应;或者说,补骨脂素对肝脏本身就是无毒性的物质,而是补骨脂水提液当中的其他成分具有肝脏毒性,这都是本实验的研究重点。
二、实验准备
1,获得细胞株:正常肝细胞株L02,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在37℃、体积分数为5 %的CO2 及饱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常规培养 , 所有实验均在细胞对数生长期进行。
2,获得补骨脂素:将补骨脂的种子碾碎,过筛,取该粉末定量,用50%乙醇室温浸泡4次(4*500,ml各浸泡2小时),过滤合并得到滤液2000ml。滤液在水浴加热中减压浓缩,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得到混悬液。将其置于冰箱中过夜,待其分层,得到补骨脂水溶液和黑色粘稠液,用纱布过滤,得到棕色树脂浸膏,将浸膏置于圆底烧瓶中,用甲醇热溶,再加浸膏重1%的活性炭回流15min,趁热抽滤,滤液在100℃油浴中蒸去甲醇后,放置过夜等待析出沉淀。加入10ml冰箱中预冷的甲醇稀释并迅速抽滤。沉淀用少许甲醇洗涤,得到淡黄白色片状晶体粗品,80℃干燥,得到粗品,再加入少量甲醇回流使粗品溶解,然后加入少量活性炭脱色,回流10min;趁热抽滤,放置冷却析出结晶,再过滤,得到白色针状晶体;干燥后即可得到补骨脂素。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