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而化疗在减缓肿瘤扩展速度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不良反应,包括免疫力下降、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骨髓抑制、皮疹、色素沉着、口腔黏膜炎、脱发、心脏毒性、肝脏毒性(胆红素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等)、肾脏毒性(肌酐、尿素等异常)及神经系统毒性(周围末梢神经毒性)等。其中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呕吐可导致患者食欲下降、水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营养缺乏和体重下降等,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可使患者依从性下降、患者健康状况改变,使得化疗不能按原方案有效地进行,甚至导致化疗的暂停或终止。因此,防治CINV对化疗来说极为重要。有效合理的预防、治疗呕吐成为化疗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本次点评目的就在于发现止吐药物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干预措施,规范医师处方和药师调剂医疗行为,改进与提高处方治疗、促进止吐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利于化疗方案的周期性连续进行,并节约医疗卫生资源。
影响CINV的因素有许多,包括化疗导致的细胞损伤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化疗药物的自身催吐潜能、是否同步放化疗、化疗方案(多种化疗药联合化疗)、性别、年龄、酒精摄入史、精神状况、体力状况、晕动病、基础疾病以及既往化疗的呕吐控制等。因此CINV的防治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个体化制定。
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关系最密切的神经递质有5⁃羟色胺(5-HT)、P物质和大麻素,其他还包括多巴胺、乙酰胆碱和组胺等。 其中5⁃羟色胺是在CINV尤其是急性呕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递质,在迷走神经传入纤维、CTZ 及孤束核中均有多种5⁃羟色胺受体;P物质属于激肽家族的太哦接多肽,能够结合神经激肽激(Neurokinin,NK)受体,在急性和延迟性呕吐中产生重要作用。
目前防治 CINV的药物包括:(1)多巴胺、组胺 、毒蕈碱受体及受体阻滞剂,其中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包括氯丙嗪 、多潘立酮、胃复安(甲氧氯普胺 )等 。组胺受体阻滞剂包括异丙嗪等 , 毒蕈碱受体阻滞剂包括东莨菪碱等。(2)5-羟色胺、5-HT3 及其受体阻滞剂,5-HT受体阻滞剂是目前临床止吐治疗的最主要物质, 主要有 :昂丹司琼(ondansetron)、格拉司琼(granisetron)、多拉司琼 (dolasetron)、托烷司琼 (tro-pisetron)、帕洛诺司琼 (palonosetron)、阿扎司琼等。(3)P物质及神经激肽1受体阻滞剂,目前此类药物有阿瑞吡坦 (aprepitant,神经激肽1受体阻滞剂),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在具有中、高度致吐的化疗药物中,联合阿瑞吡坦可明显提高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控制效果 。(4)奥氮平: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奥氮平可改善急性期及延迟期恶心呕吐。(5)固醇激素:常作为止吐辅助药物,其止吐机制不明 。地塞米松和其他止吐药联合应用, 对于急性和延迟性呕吐均有作用。(6)抗组胺类:如苯海拉明和异丙嗪,其作用于组胺H1受体。(7)苯二氮卓类药物: 如劳拉西泮等。
抗肿瘤药物所致呕吐主要取决于所使用药物的催吐潜能。 不同的化疗药物其催吐潜能不同,而同一药品剂量不同催吐潜能也有所不同。根据NCCN止吐指南将抗肿瘤药物分为一般可将抗肿瘤药物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轻微4个催吐风险等级,是指如不予以预防处理呕吐发生率分别为>90%、30%~90%、10%~30%和<10%。根据不同药物的催吐风险分级,选择相应的呕吐防治方案。本次点评方案依据主要源于以下4部指南:
(1)肿瘤治疗相关呕吐防治指南(2014 版) 出处:临床肿瘤学杂志.2014,19(3):263-272.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CRPC)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 (ASMC)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