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分支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耐药性分析文献综述

 2022-12-10 03:1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 研究目的:对我国近年多分支的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全基因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找出与禽流感病毒耐药性相关位点,综合分析我国近年H5亚型HPAIV的耐药性规律。
  2. 研究内容及研究手段:选取毒株用药物定向诱导并传代,将耐药毒株提取后测序并与原代对比,找出突变位点,查阅相关文献总结耐药性规律。
  3. 主要成果形式:论文。

本课题工作进度:3月下旬 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手段;4月 诱导毒株并传代,筛选耐药株,将原代株与耐药株基因组进行对比确定突变位点;5月上旬 查阅文献;5月中旬 综合分析H5亚型耐药性规律;5月下旬 总结全部实验过程,书写论文。

多分支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耐药性分析文献综述

摘要:近年来,高致病性 H5N1 亚型禽流感(HPAI),给世界的养禽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并且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1997 年,香港首次发生了 H5N1 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直接感染人事件,此病症引起全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目前,所使用的抗流感病毒的药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 M2 离子通道阻断剂和 NA 抑制剂。但随着抗病毒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流感病毒抗药性毒株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本研究计划针对多分支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找出病毒耐药性相关位点,并综合分析耐药性规律。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H5亚型 耐药性 基因测序

正文:禽流感病毒(AIV)属甲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的正黏病毒科,分甲、乙、丙3个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多发于禽类,一些亚型也可感染猪、马、海豹和鲸等各种哺乳动物及人类;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则分别见于海豹和猪的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禽流感病毒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

正如细菌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一样,流感病毒也会对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性,出现这种耐药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遗传物质易发生突变。遗传物质在传递过程中,要进行自我复制,复制时会随机发生错误,DNA的复制有一套校对机制来纠正错误,而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具有这样的机制,所以在复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都会被保留下去。这会大大增加病毒产生耐药性的几率。在治疗过程中,耐药情况一旦发生,原本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的抑制病毒复制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同时,耐药会导致病情反复、疾病进展等不良后果,而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也会给后续治疗的选择带来极大的困难。

本次研究拟选取三株不同来源且无耐药性的H5N1病毒,首先将病毒纯化并扩增,然后用不同浓度梯度的抗病毒药物(常用的有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等)进行诱导并传代,设定阴性对照组,定期筛选,测定病毒的IC50数值(半数药物抑制浓度),判断是否产生耐药性。发现耐药株后,经过提毒、反转录、PCR(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回收、测序等步骤,将筛选出的耐药病毒与初始病毒基因相对照,找出突变位点以及相对应的氨基酸。根据相关信息,抗金刚烷胺类突变株类型主要有L26F、V27A、A30T、S31N、G34E。检索NCBI流感数据库,搜集流感病毒的抗药性序列进行统计,综合归纳我国近年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耐药性规律。

小结:通过一系列实验,最终确定多分支H5亚型禽流感病毒耐药性突变的相关位点,以及相对应的氨基酸,并分析总结我国近年来H5亚型病毒产生耐药性的规律。但由于病毒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加之研究时间有限,最终所得结论准确性有待考证。

参考文献:[1]赵敏,陈菊梅;2008年我国几种传染病的流行动向[J];传染病信息;2009年01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