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1、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出现显著的个体差异,高达20%~30%的患者服用常规剂量(75 mg/日)氯吡格雷时不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有必要测定血浆中氯吡格雷的浓度以达到个体给药的目的。
【采用的研究手段】
氯吡格雷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能选择地抑制ADP 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随后抑制激活ADP 与糖蛋白GP Ⅱb/Ⅲa 复合物,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本论文首次采用LC-MS/MS 法测定血浆中氯吡格雷的浓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建立LC-MS/MS 方法,以米非司酮为内标,采用Sapphire C18(250 times;4.6 mm, 5 mu;m)色谱柱分离,乙腈-0.1%甲酸水溶液(95:5,v/v)为流动相1 mL/min 等度洗脱分离,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化三重四级质谱MRM 检测,毛细管电压3 kV,氮气脱溶剂气流速500L/Hr,反吹气20 L/Hr,温度350℃;检测氯吡格雷及米非司酮的锥孔电压依次为22 V、24 V、27 V 和28V,氩气碰撞诱导解离的能量分别为15 eV、17 eV、19 eV 和21 eV;氯吡格雷及米非司酮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322.0→m/z 212.0、m/z 338.1→m/z 183.0、m/z 504.2→m/z 353.9 和m/z430.0→m/z372.0。血浆样品经甲基叔丁基醚提取浓缩复溶后,取上清液进行LC-MS/MS 分析。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测定,氯吡格雷分别在0.05~50 ng/mL,0. 5~50 ng/mL,0. 5~100 n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分别为0.05 ng/mL, 0. 5 ng/mL 和0. 5 ng/mL。血浆样本在经过3 次反复冻融、或室温放置8 h、或处理后的样品室温放置8 h、或4℃放置24 h 的条件下,均基本稳定。
本论文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良好,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8名心血管患者连续6天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并且于第6 天采取患者的血样,对血浆中氯吡格雷、2-氧代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的浓度进行测定,为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提供指导意义,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综述】
尽管长期服用氯吡格雷,但是其血小板活性未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造成临床上包括血栓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多项研究结果显示,30%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未能获得足够的抗血小板作用,可能是因为氯吡格雷疗效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12],氯吡格雷抵抗已经被认为是一个可能的原因[13-14],这是高危害心血管患者治疗中的主要担忧之一,特别是那些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Rajendran 等[15]选择16 例支架内血栓患者为观察组,40 例未出现血栓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发现观察组氯吡格雷低反应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可作为早期支架内血栓强烈的预测因子。对于氯吡格雷抵抗产生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相关基因多态性,药物吸收及活性代谢物清除的个体差异、血小板高反应性等。Nguyen 等[16]对此进行了总结,将其大致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氯吡格雷抵抗的外部因素包括某些患者依从性差、氯吡格雷的生物利用度低、氯吡格雷使用剂量过低、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使CYP450 对氯吡格雷的代谢减慢等。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是引起氯吡格雷抵抗外在原因中最重要的因素。氯吡格雷抵抗的内部因素包括基因多态性、血小板激活途径的变异等。基因多态性引起氯吡格雷抵抗的内部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对于氯吡格雷抵抗问题,余长永等[17]提出了6 种解决方法:(1) 早期认识并进行预防。如有可能,首先应及时明确氯吡格雷抵抗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和干预,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 联合用药。(3) 增加氯吡格雷的负荷剂量或维持剂量,应对氯吡格雷抵抗,采用高负荷量给药是可以考虑的方法。(4) 减少药物不良相互作用。(5) 采用新型药物。(6) 控制引起血小板活性增高的因素,要求患者具有良好的药物依从性,有效地降低体重,全面控制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可减少抵抗的发生率。
研究表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出现显著的个体差异,高达20%~30%的患者服用常规剂量(75 mg/日)氯吡格雷时不能有效地制血小板聚集,因此有必要测定血浆中氯吡格雷、2-氧代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物的浓度以达到个体化给药的目的。很多文献报道生物样本中氯吡格雷浓度的测定方法。亦有文献报道氯吡格雷及其非活性代谢物氯吡格雷酸的同时测定[29-34]。Peer 等人通过采用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本后采用LC-MS/MS 法测定血浆中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物的衍生化产物的浓度[35]133;Karaźniewicz 等人对血浆样本进行蛋白沉淀法处理后减压吹干富集,以提高仪器的灵敏度,再采用LC-MS/MS 法测定血浆中氯吡格雷、氯吡格雷酸及其活性代谢物的衍生化产物的浓度[36]108 ;Silvestro 等人采用直接蛋白沉淀前处理方法再用LC-MS/MS 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氯吡格雷、氯吡格雷酸及其乙酰基糖苷代谢物的浓度[37]1025。Zhixia Qiu 等人采用直接蛋白沉淀法前处理方法LC-MS/MS 法测定比格犬及兔子血浆中2-氧代氯吡格雷的浓度[38]。未曾有文献报道血浆中氯吡格雷、2-氧代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物浓度的同时测定。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