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弧形电机作为一种新型电机,吸引了国内外很多研究人员的目光。弧形电机由于存在比较明显的磁阻力的问题,因此对于磁阻力的抑制一直是研究重点。优化主要有电机结构上的优化与控制策略的优化。文献[1]提出了一种新型初级绕组支架结构,文献[2]通过改善定子圆心角,设计对称结构磁体形状来减小开槽带来的齿槽力矩和端部效应带来的端部力矩。
广东工业大学的王昆设计了一种半圆弧形导轨变成圆形导轨的永磁可变角度弧形摆动电机,并进行了力学数学建模和电磁仿真[3]。而文献[4]则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侧磁通反向电机,如图1所示,有着更低的转矩波动波动和更大的行程范围。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常九健提出了连接定子不同相和改变定子之间角度来减小因三相不对称而带来的转矩波动问题[5]。
在控制策略的优化上,一般线性电机采用最大转矩/电流比策略,这一策略在功率因数方面比id=0控制更具优越性[6]。文献[7]基于直接转矩控制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进行探讨,而文献[8]则从SVPWM的角度对弧形电机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电机在带负载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快速的动态响应和平稳的水平推力,三相电流接近理想的正弦波形,从而使电机得到平稳的速度和推力,保证了电机的运行性能。
最新的研究将结构优化和控制策略优化相结合,如文献[9]中设置了补偿绕组,在行程范围边端通给补偿电流,同时结合初级长度优化,有效减小了磁阻力。文献[10]中综合应用了分数槽结构、定子铁芯优化、绕组换相位相连、优化永磁体形状,并结合控制上针对相位延迟的负荷控制算法、减小边端力的电流补偿措施、消除风阻力矩的滑模控制算法,实现了高定位精度宽行程范围低力矩波动的弧形电机。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