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约1854个结果。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氮化硅,硅元素与氮元素有着相似的电负性,因此在氮化硅分子内部Si原子与N原子之间主要以共价键相结合,键合强度高。氮化硅中存在着极强的Si-N共价键因而氮化硅材料在宏观上表现出高硬度、耐高温、耐磨损和耐腐蚀等优良特性。纳米氮化硅在陶瓷材料中的使用使得陶瓷材料展现出密度大、膨胀系数小、硬度大、化学性能稳定和电绝缘性好等特点。由于其突出的耐高温特性,氮化硅材料在汽车、机械等基础领域乃至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电子技术等多个尖端科学领域都得以广泛的应用。于此同时纳米氮化硅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对于人体红外波段的吸收率达到了97 %以上,因此可用作吸收红外超细纺织物的优良添加剂。 纳米技术目前在复合材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将无机填充物以纳米尺寸分散在有机聚合物基体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猛,纳米材料以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倍受青睐。纳米材料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一批新产业的出现,而且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纳米粒子在高分子材料改性方面的研究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无机粒子具有材料来源易得、品种规格多、加工能耗低、价格低廉、填充量大等特点,并且能减轻污染以及降低成本,在众多材料改性中应用广泛[1]。纳米Al2O3是一种尺寸为1~100nm的超细微粒。纳米Al2O3因其表面原子与体相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尺寸的减小而急剧增大,所以显示出强烈的体积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进而在光、电、热力学和化学反应等许多方面表现出一系列的特异性能,广泛地应用在陶瓷工业、微电子工业、化工催化等领域,是目前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积累在土壤中的重金属可直接或通过多种方式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例如通过植物吸收进入生物链、通过地表径流污染水源等。水分是土壤的重要成分,随气候和天气的变化,土壤水分挥发与补充,不断经受干旱和湿涨,形成干湿交替过程。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在土壤系统功能如结构稳定和肥力保持等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干湿交替会显著影响团聚体稳定性,进而影响重金属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富集及形态分布规律[1]。1、重金属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目前较常用的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类方法主要为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将金属元素形态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和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将金属元素形态分为酸可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在土壤上进行,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均直接或间接从土壤中生产,土壤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措施的效果,所以土壤是农业的基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1]。我国土壤的基本状况:(1)人均数量偏少。我国人均耕地、林地、牧草地仅为世界人均数量的45%、2519%和3619%。(2)整体质量偏低,表现为:因生态环境恶劣或土壤肥力低下而难于农林牧利用的土壤占总面积四分之一;已利用土壤的肥力水平也偏低。(3)土壤退化现象仍较严重。不仅现有已退化面积较大,而且水土流失、土壤沙化、酸化和盐渍化等现象大多在继续扩展,在土壤养分失调方面,氮和磷的缺乏已初步缓解,但钾和某些中微量元素的缺乏面积仍在扩大[2]。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肥力的
全文总字数:4850字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和采矿业的迅速发展,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田重金属污染面积日益扩大,其中水稻主产区的稻田污染较为严重。而重金属污染通过对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影响,改变了有机碳的形态和生物活性,进而影响到稻田土壤碳氮的循环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改变[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可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有机碳、氮的分解,但影响方式较为复杂[2]。土壤各种活跃的组分中,有机质对重金属具有巨大的吸附容量,重金属与有机质的相互作用对金属的溶解性、移动性、生物可利用性以及有机质周转都有复杂的影响[3]。有研究认为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使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下降,重金属污染可能通过影响碳输入及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稻田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1. 研究意义近年来,针对发展可持续的农业管理措施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偏重高产的传统集约农业依赖频繁耕作及化肥和农药,不仅增加了种植者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和经济负担,而且也付出了破坏生态环境的高昂代价[1],并加剧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担忧[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把农业发展、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农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置农业发展于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之中,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并能直接给农民带来经济上的效益[3]。国际上的主流观点认为:应用生态学理论、整合传统农业知识,通过农业废弃物等可更新资源的再利用及实施保护性耕作,并利用生态集约化的新思路,不仅可以提高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一、纳米ATO简介 氧化锡锑,又叫纳米掺锑二氧化锡、锑锡氧化物,英文简称ATO(Antimony Tin Oxide)。纳米ATO(锑掺杂二氧化锡)粉体因其高电导率和浅色透明性,在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已被广泛应用于气体传感器、浅色导电涂料、透明隔热涂料、加热炉以及显示器用的透明导电电极和太阳能电池光学导电涂层等[1]-[4]。 二、纳米ATO的制备方法 纳米ATO的制备有很多的方法,传统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它分为固相法、气相法和液相法 这三大种。 1.1固相法 以氯化亚锡、草酸、三氯化锑、碳酸氢铵和氨水为原料,借助球磨过程中机械力的研磨、 破碎、搅拌来引发化学反应制备出成分均匀的超细前驱体;将前驱体于高温下进行热分 解制备纳米掺锑二氧化锡(ATO)粉体。[5]这种制备方法成本较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土壤有机碳周转是全球碳循环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有机碳周转机理对制定合适的固碳措施和评价土壤固碳能力至关重要。已有的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周转受气候条件、土壤性质、有机物料性质以及人为管理措施的影响。但是即使以上的因素处于稳定状态,有机碳周转仍然可能处在动态变化中,作物种类影响土壤有机碳周转的机制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这项研究使用了长期的野外试验来确定作物种类在土壤团聚体和软土剖面中对土壤有机碳周转率的影响。1991年到2012年每年在两米深的土壤剖面进行土壤采样,其耕作层下分别定期连续单作玉米、大豆和小麦。用δ13C自然丰度计算在不同大小的土体和水稳性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更新率黑土碳周转中的影响。总结黑土碳周转的相关规律,用具体的数据揭示δ13C自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1碳化硅材料概述 SiC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强共价键型碳化物,是一种新型的工程陶瓷材料。碳化硅陶瓷因具有高温强度大、抗氧化性强、耐磨损性好、热稳定性佳、热膨胀系数小、热导率大、硬度高以及抗热震和耐化学腐蚀等优良特性。在航天航空、电子、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另外,碳化硅陶瓷被认为在高温结构部件等方面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先进热机、热交换器、高强耐磨器件的潜在候选材料,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1-2]。然而,SiC纳米粉体粒径小、表面能高、易团聚,很难实现均匀分散。分散是分级的基础。所以,本文起始探讨了磁力搅拌、超声搅拌、先超声后磁力搅拌各自对颗粒分散的影响,尔后试验了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分散剂对分散的影响以或得最好的工艺参数来提高分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超声沉淀法制备粒径可控的氧化锆溶胶的研究进展 孟庆龙 (南京工业大学 2011学院) 摘要:溶胶凝胶法是制备无机膜的一种重要工艺,通过参考相关文献,探讨超声场的加入对制备粒径可控的ZrO2溶胶的可行性以及影响因素的控制。 关键词:超声,溶胶凝胶法,ZrO2 引言 目前, 陶瓷超滤膜已在众多领域获得成功应用[1-3],超滤膜的完整性是影响其应用的决定因素之一。ZrO2超滤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表面性能、耐强酸碱等性能并兼备一定的催化性能和选择透氧性能[1], 因而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采用sol-gel 法制备ZrO2超滤膜时, ZrO2超滤膜的完整性与溶胶的质量密切相关, 粒径小、分布窄、稳定的溶胶有助于实现完整、无缺陷超滤膜的制备。在溶胶制备过程中, 存在严重的团聚现象, 初
加微信咨询
加QQ咨询
服务时间:09:00-23:50(周一至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