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问题本课题拟从甘草提取物中确定其抗皮肤癌作用,筛选出有效成分,并对其抗皮肤癌作用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手段1.甘草中活性化合物的筛选1.1报告基因活性检测利用ARE驱动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对甘草化合物激活Nrf2信号的活性进行了系统筛选以及稳定转染了NF-kappa;B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SW480人结肠癌细胞作为NF-kappa;B抑制剂的筛选模型,筛选了甘草中潜在的抗炎化合物。
1.2一氧化氮含量测定使用LPS诱导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样细胞作为抑制NO生成的筛选模型,检测NO生成抑制率2.甘草化合物抗皮肤癌作用和机制研究2.1细胞水平通过对JB6 P 和B16细胞的细胞活力筛选,以及TPA诱导的JB6 P 细胞的恶性转化实验筛选,利用MTT 检测细胞活力实验,碘化丙啶(PI)测定细胞周期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水平,验证甘草化合物具有抗皮肤癌的潜力,并且能在皮肤癌的发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
2.2动物水平使用DMBA/TPA小鼠皮肤癌模型作为筛选模型,进一步验证甘草化合物抗皮肤癌的作用。
三、文献综述甘草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为常用的中药,被多个国家的药典收录。
甘草常作为佐使药入多种中药复方,大约有60%的中药复方中含有甘草[1]。
同时,甘草是典型的多成分多靶点药物,现有自甘草属中发现和报道的化合物有超过400个[2]。
根据前期文献调研发现,甘草的调和诸药,清热解毒功效归结于其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和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从这两个方面出发,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药效很可能和细胞抗氧化响应的核心Nrf2/ARE信号通路及炎症相关的NF-kappa;B信号通路相关。
目前关于甘草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些常见的化合物,其中小组分化合物的作用并未研究清楚。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