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肿瘤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科研人员围绕它的发生发展特性展开相关研究,对肿瘤领域理论知识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在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1]中,就有针对肿瘤病而列举的对症药,在现代医学的努力探索下,我们逐步分析出了肿瘤细胞区别于其他正常细胞的十大特征,包括潜力无限的复制能力、自给自足的生长信号、组织浸润和转移等。
本课题抓住能量代谢类型的异常改变这一特征,针对肿瘤细胞中某些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基于糖代谢关键调控因子TIGAR的多重生物学效应,从药效和作用机制两方面探讨汉黄芩素是否可以通过调节TIGAR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凋亡、自噬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阐释TIGAR是否可以作为汉黄芩素抗肿瘤作用及化疗增敏的新靶点,为日后研制具有选择性和强效性的抗肿瘤药物提供思路、奠定基础。
二、研究背景葡萄糖代谢异常是肿瘤细胞发生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特征[2]。
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肿瘤细胞仍倾向于将葡萄糖代谢为乳酸,这种趋向被称为Warburg效应[3]。
肿瘤细胞的有氧糖酵解能力远远强于正常细胞,为其提供了充足的能量用于增殖转移等活动[4]。
因此,研究肿瘤细胞的糖代谢是研制抗肿瘤药物的重要突破点之一。
除了通过阻遏肿瘤细胞的糖代谢过程来达到打击肿瘤细胞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方式来对抗肿瘤细胞强大的增殖能力。
根据是否有线粒体参与诱导调亡,肿瘤细胞的凋亡通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内源性通路或称线粒体途径,另一种是外源性通路或称死亡受体途径[5]。
肿瘤细胞的凋亡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含有抑癌基因、抗凋亡亚族(Bcl-2等[6])、促凋亡亚族等。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