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开题报告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高密度的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从2013年开始,“雾霾”一度成为人们生活中挥之不去的忧虑,它也成为了该年度的关键词,据资料显示:在对中国500个大中型城市空气质量调查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同时,高发的下呼吸道感染类疾病让人们把二者联系到了一起,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肺炎和支气管扩张等。对此,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也是时下比较热门的话题,如何在治疗的时候实现疗效和经济性的优化,便是一个实际的问题。
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已成为大家所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单纯靠降低药价无法实现合理支出的目的, 还应对各个医疗过程进行经济学的控制。临床药物治疗中,应将经济性、安全性、有效性与合理性放于同等位置,使患者以最小的经济负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那么探讨一种有效、经济的治疗细菌性感染方案,是药物经济学分析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本文方法以主题词“下呼吸道感染”、“药物经济学”检索CNKI 数据库,用EXCEL 表对文献中研究设计、评价方案、结果处理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了解了解国内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现状。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 课题研究目的
- 疾病特征、流行病学负担及经济负担
3、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指南
4、关于此课题当前的研究状况
5、结论和自己的观点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章登飞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药物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一文中通过回顾性研究,对某医院 2007 年 1 月~2007 年 12 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将 374 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分成三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阿奇霉素组(A)、左氧氟沙星组(B)和头孢哌酮组(C)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阿奇霉素组(A)、左氧氟沙星组(B)和头孢哌酮组(C)三组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分别为 94.08%、96.39%和 93.52%;成本-效果比分别为 15.84%、15.54%和 15.59%。 遂得出结论:左氧氟沙星组(B)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此文的结果不仅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了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而且,还为医保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付希婧等人在名为《中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药物经济学评价技术要点》的文章中表示:为规范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药药物经济学评价,促进国内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的系统性及科学性,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结合自身开展研究项目的经验,总结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药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及规范。文章对评价过程中所涉及的样本选取、研究方法、研究角度、成本选取、效果效用指标确立等问题均给出了相应的规范性设计标准,这对规范我国中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至关重要。
蔡国强在《4 种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中,为了评价4 种抗生素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经济效果。采用的方法为:选择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60 例,随机平分为4 组,分别给予头孢曲松钠、头孢唑肟钠、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吡肟钠治疗,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得出的结果是:4 种治疗方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左氧氟沙星组方案是4 种治疗方案中成本最小的,并且成本-效果比值也最小。最终得出结论: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为左氧氟沙星为最优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金利家等人在《3种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中,为了评价3种常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指导临床制订合理用药方案。将499 例患者随机分为3 组,分别应用头孢替安1 g (A 组,n = 169 )、头孢曲松钠1 g (B 组,n = 167 )和头孢噻肟钠1 g (C 组,n = 163 )静脉滴注治疗,连用6 ~ 9 d,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 组、B 组、C 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 90%,85. 03%,77. 3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9%,9.58%和12.88%,治疗成本分别为( 1 189.48 plusmn; 113.25)元、( 801.16 plusmn; 55.75)元、( 884. 33 plusmn; 62.73)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 15.39 plusmn; 1.22),( 9.43 plusmn; 0.66),( 11.44 plusmn; 0.68)。得出结论,应用头孢曲松钠1g 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是比较合理、经济的用药方案。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